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友新 《陕西教育》2004,(10):18-19
我校数学教师曾就一位青年教师的教研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处理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问题,两派观点鲜明,颇具代表性。[课例简述]一、由负迁移得出错误结果 1、复习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校数学教师就一位青年教师的教研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处理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问题,两派观点鲜明,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教师需要备课,要在上课前完成教学设计呢?道理很简单,教师需要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在确定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其实践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过程性目标及其实现是新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理解“过程”和“过程性目标”的内涵;其次,分析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具有的特点.特定的数学活动要具备以下条件:数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活动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与不足,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策略加以创新和优化。其中,基于过程性教学目标指向的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改善,值得广大教师尝试与应用。分析了过程性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5,(19):89-9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情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明确规定了过程性目标。“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总体目标的描述中有6处使用了“经历……过程”,3处使用了“体验……过程”,在学段目标的描述中有7处使用了“经历……过程”,5处使用了“体验……过程”,5处使用了“探索……过程”。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8.
9.
《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标准》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这里的“过程性目标”是《标准》区别于建国以来前几个教学大纲的一大亮点,是数学课程的崭新理念。虽然1992年、2000年的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都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是我国首次把"经历"这一动词纳入数学教学目标,强调过程性,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来说,是一次震撼性的冲击,也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了解,并在通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程性目标”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同时分析了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性目标实现的内涵,提出了过程性目标实现的策略及实现的意义。侧重阐述了在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影响,明晰了中学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创设“特定的数学活动”,来实现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来源、转换及结论的形成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有利于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刘宗泽 《四川教育》2002,(1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  相似文献   

16.
1.用脑想数学想数学,是通过生活实践与数学实验,提出对数学知识规律的猜想,或探索出其中的数学奥妙与数学规律,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想数学呢?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创设想数学的情景。例如,在讲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统计》课时,教师创设了两种教学情景:一种是班级要开联欢会,如何去买水果,各种类型的水果各买多少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水果?这种情景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学生要想办法了解每一位同学所喜欢吃的水果,就…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杨杰 《云南教育》2004,(31):30-3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有体验才会有所得,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探索,去学有价值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首次把“经历”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数学学习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学习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已意识到教学中不能仅仅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同时还要强化过程性目标的实现,但对如何将过程性目标落实到每堂课中缺乏认识。下面以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几节课为例,分析一下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