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师生都是知识的“转换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师生关系围绕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形成。师生双方是在“教”与“学”中相互交往沟通。“教”和“学”本应是融为一体的,但由于现行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努力探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 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师生人际关系类型 下形成的不同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见解 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美娜  戎计双 《考试周刊》2008,(49):216-216
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师生间只有建  相似文献   

8.
张君其 《考试周刊》2013,(82):113-114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作者通过对不同师生人际关系类型下形成的不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对体育专业教学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状态”,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过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背景中静态“调度”的“人力”关系体系,而且是一种动态“使用”的、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学资源。可是,当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缺乏将师生关系视为一种教学资源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通过对不同师生人际关系类型下形成的不同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学校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它产生于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并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学校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尊师爱生的新型关系。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学中师生情感相斥,难以沟通的现象时有所见,师生对立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师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许多表现及其后果,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建国以来,我国的教学理论在研究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上,仅注意到以社会认知为主要特征的师生角色关系,而忽略了以个体情感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人际关系。因此,研究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的理论,对于深化我国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我国的教学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是学校中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某种单一的人际关系形式,而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这几种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具有明显的教育性、情感性、双向性、平等性、人道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师生关系影响着师生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影响着教育教学全过程,直接制约着教育…  相似文献   

13.
欧阳辉祥 《考试周刊》2013,(32):153-155
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师生关系状况对学校、对教师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的师生冲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载体,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正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可避免,师生关系中的冲突也普遍存在。课堂里师生冲突根据对立的程度差异,分为一般性的行为冲突和对抗性的行为冲突[1]。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和直接的互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2]。”师生冲突是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方的行为妨碍了他方需求的满足。近年来,一些学校“…  相似文献   

15.
在一所学校里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社会的两个主要群体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方面。而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办学目标的实现 ,文明校风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都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取决于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因此 ,学校应着重培植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 ,应当有意识地维护和树立教师的威信。首先 ,学校领导要根据教师在情感上具有“向生性”的特性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全体教师树立尊重学生人格、信任、相信全体学生 ,真心实意关心热爱学生的思想 ,并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对学生进行影响。在班级中,师生关系范围相对更窄一些,是指在班级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班级环境下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其好坏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两大社会角色,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履行着不同的职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之间的交往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而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进行和效果都取决于师生的交往情况。可以说,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在学校中,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情感气氛,才能提…  相似文献   

18.
徐龙 《考试周刊》2011,(57):183-185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是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关系所构成的。文章阐述了师生“双主体”的基本涵义.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人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师生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新的形势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是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理解和信任。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的核心,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涉到教师的幸福。于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时代要求被提上了教育发展的日程。教育各界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间性”等概念和范畴,力图在对话和交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