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3,(10):31-32
贵刊2002年第31期登载的《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一文述:教学《司马光》时,有老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以“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救小伙伴”为题组织学生讨论。对此,引起听课老师的议论,有人提出,用这类问题引发的学生思维是否为创造性思维。有人提出,讨论这类问题是否是语文课的分内事。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笔者有三点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至今已一年多,为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付诸教学实践,各地…  相似文献   

2.
眼案例描述演范老师执教《司马光》,课接近尾时,一孩子忽然提出:“老师,我还其他办法可以救人。”范老师随口过:“看来救人还有很多办法,我们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课后,教研组就这个问题展开讨。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发散”,因为会扭曲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而感觉司马光的办法也没什么了不。而比较多的观点是先“发散”再聚焦”,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讨论比较:“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法可行吗?”从而体验司马光的冷静、明。笔者认为,如果答案只停留在发散”阶段,无疑是“新鲜的误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发散———聚焦”样的层次,学…  相似文献   

3.
雷志铭 《西藏教育》2012,(10):32-32
逆向思维是指背离原来的认识并在相对立的意义上去探索新的发展可能性。由于思维与原来认识方向相反,在与原来习惯思维相反方向上进行的,我们称它为逆向思维。例如“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逆向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将来参与社会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人提倡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又有人提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性学习”正在兴起,于是乎,语文老师忙于研究历史、地理、生物、环保,研究习俗与人文……语文教师要成“为博导”“与硕导”。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形:让学生认真讨论“有没有捞铁牛的其它方法“”,有没有其它称象的方法“”,有没有其它让桅杆顶端的孩子获救的方法”,“有没有其它救水缸中人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胜过怀丙和尚、曹冲、机智的船长、司马光……语文课似乎“要一统天下,一手遮天”。让学生花费过多…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准思维的“发散点”,开放学生的思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一、以问题为“发散点” 学生要打开思路,首先要跳出标准答案的局限,思考问题时不求唯一、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找到思维的“发散点”. (一)向“唯一”挑战的问题 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越开阔,越易发散思维.如《三袋麦子》一课,在快结课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猪、小牛、小猴,你认为谁处理麦子的方法最好?我鼓励学生不要被一种答案限定,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赞扬.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是一个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由于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古人很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许多案例,在今天读来,仍能让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司马光》一课图文并茂,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薛颖 《甘肃教育》2004,(5):18-18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强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其特征就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所以容易另辟蹊径,达到“柳暗花明”。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常常面对同一题目,  相似文献   

9.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意思是让人离开水.却很少有人想到“让水离开人.”当年司马光的小伙伴跌入储满水的大缸后,缸太高,一时无法让人离开水,于是司马光便想到砸破缸,让水离开人,人便得救.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为什么不倒过来想,让水离开人呢?倒过来想,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当你解答数学问题有困难时,不妨也采用“倒过来想”试试看.下面是老师和学生的谈话记录,请一边读一边想.教师:用淘汰制,从129名运…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方式,它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从“巧设发散点”的角度来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所谓“巧设发散点”,就是...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作为一种新颖、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其创造性、多维性、精细性等诸多特点为人类分析和解决问题开拓了新的方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拓宽思路,由按部就班的“守业型”标准向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型”标准转变。文章将发散思维与人事工作特点相结合,探讨发散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使用阈限及由此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协调结合。聚合思维是人们依据已知信息,为问题求得唯一的或最佳方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有人认为,发散思维是无定向,无范围地由已知探索未知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一般来说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表现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它常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出发,  相似文献   

13.
“符号门类发散加工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形式之一,即将发散性加工(操作)与符号(内容)、门类(产品)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符号门类发散加工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抓住关键概念“发散”。数的整除性概念很多,但大部分是从属关系,如能抓住“整除”的关键概念作为“扩散点”,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既可清楚地看出每个概念的内涵,也可以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这又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思维的发散图如下:2.在问题讨论中…  相似文献   

14.
孙吉俊 《山东教育》2002,(32):23-24
司马光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盛着水的大缸里去了,这个小伙伴在大缸里挣扎扑腾,别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搬起一块石头把缸砸了个窟窿,水漏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由此我想,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人自然会首先想到把小孩从水里抱出来,但是缸高人矮,没有一个人能办到。司马光却独辟蹊径,想到只要砸破了水缸,水就会流出来,小伙伴就不会被淹死。这足以证明了司马光超人的智慧。而司马光这智慧的核心就是思维的开阔和灵活。从这个角度讲,司马光具有极强的逆向思维能…  相似文献   

15.
“找准发散点———诱导发散思维———进行集中(凝聚)思维”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作文教学中运用此法指导学生审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吃准题目的含义,明确取材的范围和写作的重点。现以指导小学五年级学生写《校园新事》的审题尝试,做具体说明。抓准发散点文章题目中的发散点往往是文眼、文旨。根据学生以往的写作实际和这篇记叙文的特点,我在备课中,决定把文眼———“新”作为发散点。因为是写“校园”,不是校外或其它地方,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要写“新事”就要求选择材料非一般化,非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相宜处,教师可通过设疑“引而不发”,让学生去求异,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司马光》一课,讲司马光“使劲儿砸那口缸”救孩子,这种做法是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除了“砸破缸”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救孩子呢?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求异:“使劲儿砸”是什么意思?不砸缸行不行?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孩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积极思考救孩子的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说:用手去拉;有的说:用竹竿去捞;有的说:跳下去救;有的说:把缸推倒;有的说:回去叫大人来。  相似文献   

17.
郑祥旦 《福建教育》2005,(11A):43-43
创造性活动是“发散——收敛一再发散——再收敛”多次循环的过程。开放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范式,所以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当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结果却无法将落水的小孩救起,在紧要关头,司马光却能转化思想想到让“水离开人”,救了小伙伴.这种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 对数学解题有一定的启示.请看:  相似文献   

19.
激活与引导     
我们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和引导。所谓“激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应该说,这样的因素是很多的,而我们尤其要抓住这样几个方面:一、发散处: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小说《项链》…  相似文献   

20.
“头脑风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定势思维的限制,它虽然不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唯一途径.但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确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新奇思路的作用。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