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以生命意识为核心,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指导学生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技能,确立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获得生命的价值。地理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利用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地理课程中,认识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冬琴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73-273,291
在环境教育所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0%;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60%;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0%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有90%的学生表现有进步。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科对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而言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是以人地关乐为主线,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同自然和谐相处。因此,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的生命践,在地理教学中以环境教育为切入点.落实素质教育是地理教师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逢径。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中学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认识区域中明确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地理学家也提到,在影响某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一般将位置因素放在首位。认识地理位置是学习地理的起点和关键,对学生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地理教学需寻找一种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全面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类面临与大自然尖锐对抗的社会危机。要解决这一巨大难题,不仅要诉之于其它社会实践的力量,还要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一是要通过改造人的自身自然,使人更加超越自然界,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而使人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层次上改造身外的自然界;二是要通过发展文化及科学,使人从观念上以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方式,认识和把握身外自然,从而增强人类改造身外自然界的力量。在现时,教育应当积极参与解决当代“全球问题”,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注重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平同志讲“三个面向”,这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这是改革开放形势下对地理教育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确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从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更显紧迫。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地理学科本身的指导思想就是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基于这一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又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通过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9.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董雪丽 《成才之路》2009,(28):63-63
“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个人的看法。一、中学地理教学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教育。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其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启蒙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的认识对象,以人和环境的关系为主线,把有关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任务和特点,要求我们在常识课的教学中.应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灵活地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己任,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目的。人文精神除求真外,更注重求善、求美。在学校教育特别是新办学校的管理中,加强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熏陶和教育,有助于唤醒人  相似文献   

14.
学生只有认识祖国,才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地理课正是学生认识祖国的绝好途径。因此,通过地理课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一)通过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利用自然、改连自然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地理》有关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的内容,集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素养教育,也需要以科学伦理、社会能力、人文精神和生态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生物》新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有利于学生对物我关系的认识,能使初中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发展学生对人类、自然和未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地理很早就是美国小学课程的一部分,但是今天,人们对这门课程又有了新的兴趣。特别是公众对国家地理协会主席吉尔伯特的文章——《地理无知:是改变的时候了》,反映特别强烈。“地理知识周”被国会法案设立以改善美国的地理教育。一个由各州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93%的学校将在下一个5年内加强小学地理教育。地理帮助一个人理解世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地理教育提供价值观、知识、概念和技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自身、我们和地球的关系、我们和世界上其他人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地理的位置体系为在小学和中学学习自然、社会和历史现象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职业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在了解自我、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之余,了解若干与地理有关的职业,从而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和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动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保荣 《甘肃教育》2011,(24):92-92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相似文献   

20.
徐寿明 《教师》2012,(33):95-96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对高中生爱国主义思想、基本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A然的关系,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但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