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典型的以浅显平实见长的写人叙事散文,常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文章没味道,有的教师也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教头”.潘爱华老师却带领学生充分体会了其散文文体的美学特征,感受了作者质朴清淡的语言风格,读出了平实语言背后的丰富情感、欢笑背后的人生感伤;还以问题指引学生沟通人物的生活世界、作者的生活世界和读者的现实世界,把握人物和作者的人性美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分辨美丑,获得精神力量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2.
备考提示写人记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叙事散文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常常将几件看似互不关联的事组合成篇,而这几件事又一线贯穿。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相似文献   

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节点叙事与细节描写来刻画梁启超"学者人格"的风神,但文字背后潜藏着高阶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微观写作边界:人物特写的真实里仰仗虚构,甚至以虚构特定的戏剧性反差或矛盾来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这为写人记事散文教学提供了由"样本"走向"实践"的写作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包括写景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和哲理性散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有三篇记人叙事散文,分别是杨绛写的《老王》,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孙犁写的《亡人逸事》。这三篇文章,事中有情,寄情于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语言干净、平易、真挚,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善于运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赵素兰 《现代语文》2006,(10):70-71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作品,散文同小说一样,都是要表现人的。小说是以典型化的手段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间接地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情;散文则往往是以更为自由的方式来写人,从而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分析散文中的人物乃是借助于媒介沿波讨源,体味作者的主观感受,探索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以散文的人物描写类型、特点和手法等三方面,就如何分析散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一些探讨。散文的写人,随着记事、绘景、状物和抒情的不同,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有的直接地全部写人。如《母亲的回忆》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俭朴、  相似文献   

7.
记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  相似文献   

8.
<正> 抒情散文写人,与小说、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不一样,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人物基本真实,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小说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人物。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使之典型化。散文的人物一般是真实的人物。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是鲁迅先生的朋友、同学,一个是鲁迅留学日本,于仙台读书时的老师,阿长则是他幼年时的保姆,都是真名实姓。作者所写的人物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没有不侔之处,所写事情也是真实的。自然,抒情散文中的人物也要求有典型性,但这种典型要求是:在生活原型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故事,使之典型化,而不能象小说那样以一种原型为基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散文作者一般只在丰富广阔的生活中搜寻,捕捉一些基本成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描写,而不能移花接木,将其他人的品质、行为、事情加在原型人物身上。散文作者由于受到“纪实性”特点的限制,不能如小说那样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法表现人物。散文作者的自由是在切近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自由。与小说等虚构的人物比较,散文中的人物的美主要在一个“真”字上。因其“真”,与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上,后来,被作者收入《野草》。鲁迅自称《野草》是“散文诗”。这种文体,与一般的抒情散文有明显的区别,同诗却十分接近,可以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诗。其特点是,不论写人,还是叙事,作者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记叙文组成,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这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人的特点不同,作者写作的目的不同,因此写法也不同。《冯婉贞》一课主要是通过写重点事件,突出人的性格、品质;《一面》和《背影》主要是截取生活断面写人,通过平凡、常见的事情来表现熟悉的人物;《我的老师》、《人民的勤务员》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全面地观察并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所要写的人物。 二、单元教学要点及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①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刘心武这篇文章,不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也可以当做小说来读,文章中无论写人或记事都那样引人入胜,人物的形象写得鲜明生动,让人叫绝。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也有以写事为主的。刘心武这篇散文从《温哥华》的标题上看,似乎是写加拿大的名城温哥华的,其实作者是写绰号叫“温哥华”的这个人。写人重要的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像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三国演义》选自《作文世界》2003年第6期责任编辑/诺 陶中…  相似文献   

12.
<正>叙事散文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可以按照表达需要取舍组合,可以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评说褒贬.一、要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烘托中心。写人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素材,如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主人公是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身上又有很多"男子汉"的特点,作者就精心选取了  相似文献   

13.
用散文来写政治人物不容易,进而要写出思想,挖掘历史规律就更不容易。最近读梁衡同志的三篇写党史人物的散文,觉得很有新意。这三篇新作分别是《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思考的窑洞》和《红毛线,蓝毛线》。《觅渡》一篇发表在《中华儿女》(1996.8),读者反应不错,《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都有转载。《窑洞》和《红毛线》分别发于《散文》(1997.1)和《人民日报》(1997.1.23),都被归入作者的《人杰鬼雄咏叹调》系列。可以看出他的写作重心在从山水向人物转移。梁衡写人原也不拘一格,有伟人,也有凡人,但这三篇作品的咏叹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  相似文献   

15.
<正>"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是苏教版五下习作6的内容,通过仔细研读教材,依据小学高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本人确定了此次写作指导的重要目标:能从范文《我的妈妈是傻瓜》(见范建勋的散文《我的傻瓜妈妈》)中习得写人的技巧,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喜欢或崇拜之情。好的范文能让儿童从中习  相似文献   

16.
叙事散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生动的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生所接触的文章以这种文体为主,现实生活中也大多是这一类,因此培养中学生叙事散文的阅读技能,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能为其走入社会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海笑以儿童文学著称,但他的成人中长篇小说也有很高的成就,更可贵的是他始于80年代的散文创作,由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高雅真切的文学品位而受到了广泛的瞩目。《春雨霏霏》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写人散文,曾被华东师范大学收入《初中试用课本》。人物散文,驾驭起来并不困难,但要写  相似文献   

18.
记叙性散文即写人叙事类散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这是散文中的基础文体,较适合高中生写作。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优美的记叙性散文?本文试从“夯、构、填”三个方面谈对记叙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散文在叙事、记人、写景三大方面体现出杰出的艺术策略。其散文多带叙事性,取材于日常生活,少涉宏大题材,以独有方式参与社会,并因其深刻的生命体验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而散发出独到的魅力。其写人散文偏重于社会底层人物,这些人物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上不求准确地再现人物,但求以简约之笔传其神。其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多为营造叙事氛围、烘托形象及暗示心理服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擅长抓住物象的客观特点,并根据抒情达意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角度加以点染。  相似文献   

20.
<正>杨绛的散文《老王》位于沪教版语文教材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该单元以"平民生活"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命运,感受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领略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感受作家的平民意识和情怀。《老王》是一篇写人散文,叙写了老王与作者一家在患难中互帮互助所建立的真情,言语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平乏,阴晴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