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律诗与律绝这两种诗体,有人提出一种观点:律诗和律绝有着相同的渊源,律绝是在八行体律诗中截取四句而形成。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本着重分析了律诗与律绝的古诗律化过程,从构成格律规则上,谈两相同点;在对仗、内容等三方面再谈二不同点,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律诗与律绝。  相似文献   

2.
方回《瀛奎律髓》"登览类"律诗有两种艺术特征非常明显,即叠字和对仗。理解了方回《瀛奎律髓》"登览类"律诗的叠字和对仗,将有助于我们对"登览类"律诗的鉴赏,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瀛奎律髓》这一著名唐宋律诗选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试律和律赋的作法中蕴涵起承转合之说的萌芽。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逐渐形成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是宋代的时文,主要包括试论和经义,其结构体制为十段文。起承转合四者基本齐备的说法出现在对包括破题、承题、小讲、缴结在内的冒题这一小的结构层面的评点之中。以起承转合结构与律诗四联配合是时文对诗歌最直接的影响。起承转合结构说在八股文中得到了强化。与律诗四联相对,八股文的四比之间构成起承转合的关系。律诗与八股文这种律文的同构关系使得自幼熟谙八股文的明清文人将律诗作为首选诗体,这是明清律诗兴盛的重要原因。无数文人染指最多的时文文体的日益规范化是起承转合结构说萌芽、形成、强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只要这一厚重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消失,起承转合结构说无论在诗歌理论还是实践中,都不可能结束它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诗律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声律和韵律两个角度出发,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全部诗歌作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归纳、整理出古诗的格律结构类型:1、平韵粘式律诗、平韵对式律诗、平韵粘对混合式律诗;2、仄韵粘式律诗、仄韵对式律诗、仄韵粘对混合式律诗;3、转韵粘式律诗、转韵对式律诗、转韵粘对混合式津诗.众多的诗例可以证明上述的三类九式的诗律结构类型实是存在于中国古代诗歌之中,并为古代诗人所认识和应用的格律类型.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论平韵的粘式律、对式律、粘对混合律(载《湖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下篇论仄韵律、转韵律.  相似文献   

5.
绝句的句数、字数恰好是律诗的一半:只有4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绝句分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人们一般都写律绝,很少写古绝。分别介绍如下:一、律绝什么是律绝?过去有人说:绝句盖取律诗之  相似文献   

6.
1.1.什么是混合式律诗 古代格律结构的特点是以字声平仄相间构成律句,两个律句以异声相对的关系构成一个律联,再由律联按粘的关系构成全诗。因此,凡是律联之间有失粘之处的诗歌,都可称之为混合式律诗。例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便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在初唐得以定型,在盛唐臻于成熟。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包括排律、律诗、绝句三大类,其中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又分为主要指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三种。排律主要由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二者构成,且有长律、大律之称。由首都  相似文献   

8.
友人说,他不久前写了一首八句的古风诗,有人看后不以为然,批评说这是什么诗呀?说是律诗,不合律诗要求;说是古风,有的句子却又入律,并说,古风诗不能有律句。友人问我,此说法对  相似文献   

9.
1.1.律诗的格律是诗人艺术化地应用语言材料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是可以分析的,律句和律联就是这种结构中的基本构律单位,是构成律诗的一群“细胞”.分析、归纳这些律句和律联对于诗律的研究和应用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近几年来,讲解诗词格律知识的书籍常有所见,但是,分析研究诗律结构的著述却并不多见.因为,一部《全唐诗》收入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其中律诗的数量也是可以万计的,要分析归纳出律句、律联的类别来,工作量是很大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就一向没有见人去做这一件事.  相似文献   

10.
1.什么是对式律诗 凡是由相同或相近的律联重叠而成的律诗就是对式律诗。对式律诗各联之间的关系都是异声相对的关系,即都是失粘的。由相近的律联重叠而成的格式,也能造成这种对而不粘的状况。下面举出两例。 尘灰(骆宾王) 洛川流雅韵,秦道擅苛威。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 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  相似文献   

11.
文化长廊     
律诗就是依照一定格律写成的近体诗。我国的近体诗,对诗的平仄、对仗和字数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常见的律诗有五言律诗、七盲律诗和排律(长律)。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七律每句七字,也是八句。排律指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对仗?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句,这是就广义而言。或谓“对仗是专指律诗或长律、排律而言的”。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说法呢?因为对仗在律诗中是格律规定的,长律、排律是律诗的延伸。而在绝句、古体诗和词、曲中,对仗则不是格律规定的,只是修辞需要或约定俗成而已。 这怎么说呢?比如,杜甫的《春望》是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间那两联就是对仗句,这是格律规定的。这可谓是律诗的主要特点。如不用对仗则视为不入律。  相似文献   

13.
律体诗的出现是汉语诗歌史上的大事,律诗的成型曾经历了一段十分漫长的过程。自从有了成熟的五言诗,诗人们虽尚不知四声和平仄,但已经开始注意到声调的和谐晓畅和抑扬对比。远在隋唐以前,即已有合律的诗出现,至沈佺期、宋之问登上诗坛之前,初唐已有不少诗人写出了数量可观的、完全合乎规范的律诗,因此,把律体诗的起源和定型仅归功于沈、宋,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在学史上,“沈宋体”被视为律诗定型的标志,其实并不确切。唐代律诗的成熟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律化过程,沈、宋之前的四杰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与沈、宋同时的章四友也发挥了共同的作用。沈、宋的律诗创作实践,主要表现为在律诗体制建设中的体式全面性与格律的进一步精密化。同时,沈、宋律诗的价值除外在的形式方面以外,更重要的在于抒情内质的建构。再,在沈、宋的全部创作中,亦并不局限于律体,而是创作了大量古体诗,同样以其浓郁情感性表现构成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有些特殊的律诗和绝句往往不大为人注意,现检录几首以飨读者。(一)六言律诗(又称“六言小律”)送万臣卢纶把酒留君听琴,谁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  相似文献   

16.
在现存罗隐诗歌中,近体律绝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研究罗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可不关注其近体诗。本文分别对其律诗和绝句进行探讨,认为罗隐诗歌律绝兼善,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7.
考察"约句准篇"的历史进程,可以肯定,这一过程是始于《诗三百篇》的,并最先实现于齐梁"四言诗"。因此,在"约句准篇"方面不应归美于沈宋及其五、七言律诗。比照五、七言律诗在体制、韵律、对仗、声律等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发现,古代诗人在诗歌格律方面的探索性实践,首先是在四言诗领域进行的,而且在齐梁时代已取得了基本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在五、七言律诗形成之前,是存在过"四言律诗"这一诗歌体制的。唐前诗人在"四言律诗"形式上的探索,为五七言律诗的成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承认"四言律诗"的客观存在及其历史地位,没有"四律"的律诗体系和诗律学体系,是不科学不完整的体系。此外,因偏爱沈宋而忽视南朝徐陵在五言律诗形成过程上的重要地位,也不是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关中诗人的律诗中存在着不少失律现象,从其类型及其分布来看,与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密切相关,不同的失律特征反映出唐五代关中方音声调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9.
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一、律诗的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这是五言律诗的,七言律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加上两个相反的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  相似文献   

20.
律诗中之拗体,唐人谓之变体,固无一定之体式,不得言体,只是诗人于句中拗平仄而不救,联间失粘对弗顾。非是不知,盖“诗,志之所之也”,固以宣心达意为主,宁失律而不伤情意也。但,虽失律而犹音节流美如弹丸,毫无吃口之嫌。古人律诗中,不少佳作,出乎律而反高于其律,出奇制胜,此其故何哉?乃妙合自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