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专利默示许可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侵权抗辩事由。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文章试图分析专利默示许可的理论基础、产生情形、具体内容,以期对我国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默示意思表示是意思表示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分为积极的默示(即通过以“可推断的”行为而为意思表示)和消极的默示(即缄默)。缄默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具有意思表示的效力。在法理角度和现实角度,民商法对于缄默的认定有着不同的根源,因此其认定方式也不同。对于这种根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对缄默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默示许可制度成为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新问题。基于网络搜索服务的默示许可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生自发秩序。关于这种默示许可制度的法律地位,学界有不同的见解。结合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可以将默示许可视为网络搜索领域的基本原则。默示许可在平衡网络搜索服务商、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网络搜索服务领域,应全方位引入默示许可制度,为搜索技术的发展扫清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4.
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广泛应用,默示许可制度逐渐成为网络搜索服务领域中的一种实践。基于网络搜索服务的默示许可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生自发秩序",法律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学界中也有不同的见解。结合网络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在制度设计上完善默示许可制度,有助于缓解权利人和传播者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引导双方正确运用这一许可方式。在网络搜索服务领域,应全方位引入默示许可制度,为搜索技术的发展扫清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9,(3):47-54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提出引入专利当然许可制度,根据现行法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作为普通被许可人不具有独立的诉权,但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当然许可之下,专利权人多为获取许可费,容易出现怠于起诉放纵侵权行为的现象,有必要授予被许可人独立的诉权。然而,授予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独立诉权在理论上存在障碍,运用诉权约定理论可为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的诉权提供正当性,突破现有理论的障碍。当然许可被许可人行使诉权前,必须先催告专利权人,催告期满专利权人不作为可视为放弃诉权及诉讼利益,并默示授权被许可人起诉。诉讼中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专利人无权参与此次诉讼。  相似文献   

6.
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强制许可作为专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实现其生态化建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设置,并非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谋求生态平衡,相反,其体现了现代社会中公权对私权的介入和渗透,体现了环境因素对技术发展异化的规制和监管。虽面临私权神圣理念与公共利益界限模糊的障碍,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亦有实现生态转向的契机。可从明确公共利益界限、明确专利强制许可主体、客体及条件等方面,为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生态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郭跃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10-114
公司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如申请大量专利制造专利丛、打包许可或拒绝许可、专利诉讼威胁等。这些策略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从而产生反竞争的后果。在以动态竞争为特征的市场中,策略性使用专利的负面影响就更加明显。然而,如何通过法律来规制这些策略性使用专利的行为却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在宏观层面上,文章阐述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认定问题后,在整个专利法体系下,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明确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的具体内涵;在微观层面上,文章分析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准确适用.最后,论述了行为人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后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宣示了刑事诉讼中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法律价值,并具体论述了刑事诉讼中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衔接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晓明 《华章》2007,(11):89
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准确界定是正确适用《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罪"的关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符合其构成要件,应从犯罪主体,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认定,并认清其与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的关系.按罪刑法定原则,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不构成假冒专利罪.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我们在此对民法总论中的若干新问题作了介绍,现在我们再对分论中若干问题略作补充介绍。限于篇幅,很难包括全部问题,仅举出若干例子以便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一、合同形式中的默示1988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若干意见》)第66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来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重点系笔者所加,下同)这条规定指出,默示有两种:1.作为的默示;2.不作为的默示。作为的默示,比较简单,只要我们懂得了、注意了,便不难用之于实践(不懂和不注意就可能会吃  相似文献   

11.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传播更为便利化,但是也随之引发侵犯著作权的风险。根据产品设计文档进行3D打印产品的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行为,抑或是产品制造行为,是判定其构成侵权的重要因素。对于美术作品或者实用产品的设计文档进行3D打印,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在3D打印领域,我们应当对于功能性产品的设计文档提供著作复制权保护,合理设定复制权保护范围,同时拓展合理使用和默示许可等著作权保护的豁免制度,以期通过3D打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标准必要专利增强了专利权人支配市场的能力,并增加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的风险。从“高通案”可窥见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在反垄断执法体系的构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计算标准的确立、反垄断公共执法与民事赔偿协调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从实体和程序上构建完善的标准必要专利滥用反垄断规制体系、明确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计算标准、构建反垄断公共执法与民事赔偿的协调机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反垄断规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专利许可市场中,主要障碍就是对专利许可费的合理性难以确定。专利许可在专利法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专利费用的许可问题不详细,也缺乏灵活性,对其实践性的指导意义不大。实施专利技术许可要有具体的专利许可法规条文,要做到专利双方互惠互利,要完善专利合同法,对”平衡利益”进行细化,并运用到专利的实践中,创建专利典型区与活跃区。  相似文献   

14.
通常技术在成为标准之前,一般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一旦技术被纳为标准,就可能会成为某个行业的标准,称为标准必要专利。为了遏制标准必要专利赋予专利权人的"垄断力量",大多数标准化组织要求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做出一定承诺,即以合理的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专利。这对专利持有人的权利进行限制,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诉讼案件。所以如何在维护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正当权益的条件下,坚持技术标准专利的开放性,就成为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交叉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利价值是高校科学技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发明授权专利数据为依据,通过运用生存函数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对高校专利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的转化及专利本身的技术特征因素均能从不同程度上提升高校的专利价值;其中,专利转化对高校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专利技术特征因素;此外,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合作对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已出现了专利资产证券化这种新的融资模式。从理论上看,专利资产证券化具有可行性,能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具备了成为基础资产的条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专利资产证券化也是可行的。我国具有发展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潜在市场,适宜资产证券化的专利已有相当积累,发展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制环境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法定许可制度原为著作权法所特有的许可制度,但目前在专利法中也隐约可见其身影,正是相近的法理基础和现实需要呼唤专利法亦引入法定许可制度。利益平衡原则作为专利法的基本原则,理应成为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的理论支撑;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专利成果利用率则是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确立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纳税人基于信赖税务行政机关的公权力行为而遭受的信赖利益损害应充分予以保护与救济。但是在适用该制度时,不能仅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予以阻却,而应依据存在可供纳税人产生信赖的公权力行为、纳税人做出信赖表现、信赖具备正当性和因该信赖而产生损失等四项要件予以综合判断。为有效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以及避免受害人因信赖利益损害补偿获取额外的利益,应采取“损失补偿”救济方式且根据其受损害类型和加害人对于信赖利益损害发生的主观过错程度来判断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对默示意思表示概念进行梳理整合,进而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表意间接性”。对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现实意义予以阐述,以“信赖利益”原则为指导,对具体的解释规则予以阐述。对司法适用中出现的界定不准确和同案不同判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默示意思表示的实践适用困境,提出侧重高质量立法供给及强化司法适用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事登记公信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观主义保护交易安全的需求、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及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是商事登记公信力得以承认的基础;商事登记事项一经登记,即推定合法、准确、有效,善意第三人根据其所为的行为,应当有效,即使该登记存在瑕疵;登记公信力对信赖登记的善意第三人形成了有力保护;我国对公信力全然未予规定,相关立法亟待补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