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华东九报1996年上半年开展的短新闻竞赛中,《浙江日报》4月20日刊登的参赛短新闻《小黄鱼又回来了》被九报评委们评为一等奖作品。这篇短新闻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好在“新、短、重、活”四个字上,这四个字正是这次短新闻竞赛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新:小黄鱼本是舟山渔场四人经济鱼类之一。过去市场上很多,前几年因捕捞过度而形不成鱼汛,市  相似文献   

2.
选美无门?     
中国“选美元年”应该是2002年,还是2003年?2002年,李冰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后,卓灵和吴英娜也先后在“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比赛中获得第二和第五名。而在2003年,中国先是正式举办了“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比赛,继而有了“世界小姐”总决赛落户海南三亚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两大赛事都有政府参与。 4月20日,中国第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中国小姐”将在山东济南诞生。但对于国内媒体的冷落,大赛的执委会主席王玉才颇为不满:“请了150多个记者,发稿的才有几个”——国外媒体却嗅出了别样的味道:经过多年的争争吵吵、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后,中国选美之门究竟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3.
范军 《编辑之友》1999,(6):21-24
“核心期刊”作为期刊尤其是学术理论期刊身份、地位的标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期刊的四封上;“核心期刊”作为一种评价指标,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章、项目、刊物、职称等等的评比评选中。什么是核心期刊呢?它又是如何筛选和评定的呢?作为学术期刊一个重要方面军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人选核心期刊表的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这几个问题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视屏幕上每隔一小时就有时间显示;收音机里也不停地报时:“嘀,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电视和收音机显(报)出的“北京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如何报出的呢?说来令人惊奇:“北京时间”是从陕西“中国时间城”发出来的,而驻守在时间城的是一个连的中国守时兵。  相似文献   

5.
于都 《军事记者》2004,(4):50-50
在2003年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和“网络发展年”的基础上,广电行业进一步开辟新的发展领域,2004年将继续把广播和网络发展推向深入。那么,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广播发展的现实及出路呢?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7日下午,我这个“四等记者”正埋头在斗室“爬格子”。突然,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有福敲门来访了。这位与我打了多年交道的“稿友”,这次来访并非有事相求,而是带着几个好“点子”专程给我“送礼”。视新闻如命的我,高兴得不得了,立即拿出纸笔,收受送进家门的“礼品”。当老刘献出这样一份“礼品”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好,我们马上去拍照!”这个“礼品”是什么呢?原来,在他老家利川市柏杨坝区白庙乡西坪村,有片特别“奇怪”的林子,连续十几年都有成千上万只白鹤入林栖息,而当地人从不侵犯。  相似文献   

7.
我是医院的一名专职宣传干事,平时要给新闻媒体写写通讯报道,每年总有几十篇文章见报。同事们问我:“你怎么天天都有写的呢?”是啊,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是如何发现新闻,如何动笔的呢?我细细想来有以下三点: 一、换个角度有新意 在采访中我发现,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平常不过的小事,但认真思考一下,从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出一种新闻,关键是要多琢磨、多分析。1996年上半年,《襄樊晚报》刊登了我的一篇“车祸猛于虎,医院救人急——医务人员呼吁:市民要掌握自救互救常识”的文稿。不少熟人见了我就说:“你可真细心”,编辑也说我:“新闻嗅觉灵敏”。这是一篇小稿,但它的产生却使我悟出了文稿以外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外行看中医     
1996年春,我在养病中闲读几本中医书,很有滋味.尤其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文采飞扬、妙趣横生,将中医之理讲得生动形象、深刻透彻.联想到一些专业文章刻板而枯燥,不觉感叹再三:道之不文,传之不远呵!业内人尚且不愿读,外行人谁会去看呢?……  相似文献   

9.
话中有画     
“亚洲四虎花了16年多的时间才将其经济建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取代它们只用了几年的时间。” 一日本经济顾问如此评价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顺便说一句并非题外的话,如果药厂将“包治百病”标在药名里。强调这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和“特色”,又如何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规范”二字冠名,理由大致有五:一曰并非自己先行,二曰全面符合规范,三曰贯彻抽象原则,四曰市场竞争需要,五曰吾之理想特色。然而,其论貌似  相似文献   

11.
新闻活不起来,有诸多原因,其中,切入口选得不好,是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构思一篇新闻的时候,冥思苦想,不知从何下笔,才能突破一般化,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一旦猛然找到了一个最佳下笔处的时候,便顿感豁然开朗,眼前完全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这个最佳下笔处,就是文章的切入口。具体到一篇新闻而言,如何选择切入口呢?这里结合邯郸日报去年以来几篇内容好、主题新并以“活”见长的经济新闻,谈四点看法。从趣味点切入。1992年4月,行署召开全区工业会议,主要是针对一季度工业生产形势不稳,研究如何把生产尽快搞上去。大会交流经验之后,行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枯燥的经济活动变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笔者以为一要制作一个好标题,二要写出一条好导语,三要找准一个好角度,四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标题情最重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是一篇稿件的面孔,眼睛无神,内存再好也吸引不了读者。但是企业报遇到了挑战,企业报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离不开管理、质量、进度、产品开发与销售几条主线。尤其是对于质量和进度年复一年的报道,差不多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质量是企业绕不开的弯子,1995年“航天质量年”,1996年又是“三江质量教育年”,还有质量月、质量日。对此,笔者竭力运用多种制作标题的方法,如《质量面前无戏言 江河厂三名违章职工待岗》、《抓质量岂能“疲软”》、《抓质量层层动员/堵次品处处布防/险峰厂内部打假》,这些标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是新时期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新闻单位总编辑们不懈的努力方向。那么,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县市报,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呢?笔者认为:需要总编辑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五性”。  相似文献   

14.
订阅1989年报刊时,人们纷纷议论报价,有人说:“翻一番带拐弯”。尽管如此,老订户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因提价而中断订阅。笔者也是“舍命陪君子”的一员。只不过都是订的半年期罢了,因为是自费订阅,经济上不免要有压力。再说还要观察一下,开年这几家办得如何? 乡间有句俗话叫:“钱多出在布眼里”。意思是一等货一等钱。订报跟买布一样,质量好价格昂贵些无妨。老百姓把多出几个钱比喻出在“布眼”里,此话很贴切,有道理。来年报刊提价了,是否报刊也能使读者把钱出到“报眼里”去呢?我想,这就要看办报人的态度!有些报纸、杂志的订价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MBA教育,真的“病”入膏肓了吗?不容置否,“水土不服”的MBA教育在入世之后遇到了新的挑战。让人担忧的是:如何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对MBA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崛起将会对MBA教育有什么要求?现代社会对管理者全面素质有了新的要求,MBA教育又怎样适应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书业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买书难与卖书难并存。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连续四年的全国读书调查中,一直在追问读者一个问题:现在买书难吗?读者认为买书难的比例四年分别为1995年80%,1996年59.5%,1997年 59.8%,1998年 43.5%。尽管近年来买书难的问题逐年减轻,但迄今,仍有四成多读者的购书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买书难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如下三种答案,暴露出书业营销中的三大问题。有20%的读者回答:“买书难是因为出版社很少出版或没有出版我需要的书。”近几年来,库存问题成为困扰出版界的一大难题。1995年、1996年、1998  相似文献   

17.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工作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1996年以来,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报道,其中有七篇报道获全省、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钉子”精神,是雷锋同志提出的人生哲理,其主要含义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一句话: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这种“钉子”精神,因为这是新闻记者的职业所决定的。记者捕捉新闻要求钻进去,挖掘新闻题材要求深下去。在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广宽天地的今天,在宣传报道工作中,如何体现记者的“钉子”精神呢?如何用这种精神投入深层次采访呢? “钉子”精神来自记者高度的事业心。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春青 《图书馆论坛》1999,(1):26-27,81
世纪末的长风正在托起新世纪的太阳,人类社会即将迈向21世纪之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成为这场革命的直接驱动力,掀开了新时代的历史篇章,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图书馆事业提供了怎样的历史性机遇呢?是让她擦肩而过还是积极思考对策,努力赶乘知识、经济的快车。这就是本文探讨和思考的一些问题。1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知识经济”最早是由联合国研究机构在1990年提出来的,至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本刊记者访问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陈志强同志,就第五届“中国图书奖”的评奖工作,进行了交谈,现将有关情况摘录如下: 问:1990年的第四届“中国图书奖”评奖工作较前几届有了较大改变,结果怎样? 答:第四届“中国图书奖”较前几届的改变主要有三点。第一,改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仍然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下进行,保持了它的“规格高、荣誉高的全国图书综合大奖”的性质;第二,增加了获奖种数,扩大了授奖范围,共评出20个一等奖、51个二等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图书获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三,不统一发奖金,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