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作为公众延伸的触角,代公众行使监督权,更大程度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也发挥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报或不报、如何报,都一定程度地对公众认知进行引导,并间接表明媒体态度。在媒体环境日益开放的今天,公众的知情权、媒体的监督权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与此同时,媒体的这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李鸿建 《视听界》2011,(3):94-94
“躲猫猫”等网络新闻事件的出现,在反映公众捍卫、实现知情权的自觉意识与迫切要求的同时,也向我们昭示,传统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的缺失与无奈。在现有社会形态与新闻语境下,作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媒体应将实现、捍卫公众知情权作为一种自觉意识与职责要求,以独立的思辨力与人格深入挖掘事实.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意义上说,尊重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行为主体应是政府。自1945年美国记者肯特.库柏首次使用“知情权”一词以来,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便被解释为西方国家政府的法定义务和公民应享有的一种民主权利。公众知情权成了民主社会的标志之一。经过演绎,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渐渐地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界对读者知情权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进程。基于民主社会公民信息需求的读者知情权,很早就成为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李勤 《当代传播》2003,(6):10-13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的传播环境因素,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与量,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与接受,尤其是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报道,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的特大矿难事故、2003年1至5月爆发于国内的“SARS”疫情等,都明显反映出新闻报道中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的制约和影响。重视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影响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环境与传播的关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体现传媒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最大限度满足与尊重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15-92
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在成本交易和产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考察双方在信息公开制度中的最优策略选择。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公开观念,在立法体例上准确界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并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的信息反馈机制获知公众对知情权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戴正坤 《新闻窗》2006,(3):33-34
知情权一词愈来愈多的出现在新闻及法律的学术论文及专著中,论及重要性,专家及学者们都有一个共识:知情权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在新闻方面的学术文章和专著中,专家、学者、新闻界同仁们认为,大众媒体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媒体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应该把满足公众知情权奉为己任作为追求。著名专家喻国明教授还认为: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从“喉舌论”到“知情权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许亚绒 《新闻知识》2007,(10):89-90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传媒业迅速发展,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闻舆论界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大量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难免会触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从而产生了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如  相似文献   

11.
张悦 《新闻世界》2013,(5):106-107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知情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官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媒体话语权缺失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媒体、公众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阳光政府"、完善突发事件发布机制,媒体要迅速准确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公众则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艾勃 《中国广播》2013,(8):38-40
媒体对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享有新闻监督的权利,同时又负有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责任,媒体如何既满足公众对司法审判的知情权又正确履行好对司法公正、廉洁的监督责任,是目前媒体和司法机关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媒体在监督司法过程中要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工作的平衡点,体现在曝光司法活动、报道诉讼活动、报道庭外情况、播报庭审情况、发表司法评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城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尤其是女性,隐私意识空前强烈,这里面大众媒体的反复倡导和传播功不可没。但同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日益扩大,当知情权包括个人的性信息等隐私内容时,就会产生冲突。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于是,矛盾产生了。一方面,如果新闻带有明显的公共利益性质,此时公众的知情权是否高于公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一些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涉及个体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往往带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是否没有边界?  相似文献   

14.
牛月 《中国广播》2014,(4):47-49
当前我国司法报道中出现了新闻媒体与法院审判工作冲突的情况,究其实质是公众知情权与独立审判权之间的冲突。文章提出了司法审判中公众知情权的内容和界限的学术观点,分析了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如何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问题,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平衡公众知情权与独立审判权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媒体公信力来自何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任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如何维护和提升公信力,是每一个媒体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维护媒体公信力涉及的方面很多,笔者简要地谈几点认识。一、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已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尤其对社会热点、焦点和重大突发事件、各类信息,群众的知情渴求显得更为迫切。在社会公众想知欲知的时候,媒体如果不能及时提供真实的信息,媒体的公信力就要受到怀疑。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媒  相似文献   

16.
媒体代表公众向官员问政性质的对话,是通过面对面,把官员的执政“内幕”揭示出来,加强沟通,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系统地让公众了解他们的执政原则和思考,了解官员的亲民性,实干态度,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对突发事件,媒体应及时发布,把握舆论主动权;准确发布,提高舆论公信力;客观发布,提高事件处置力;全面发布,满足公众知情权。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公众知情权意识勃兴,国家建设“阳光政府”战略稳步实施。两大潮流奔腾浩荡,如何互动融合?新形势下公众和政府怎样通过媒体进行对话?近年,武汉晚报《百姓问政》专栏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育报道在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对教育领域新趋势、新问题报道,以及形成和谐的教育发展氛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大力创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潭市大桥收费信息公开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公众知情权实现遭遇障碍,政府完全不公开、部分公开或设置限制条件阻碍公众获取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充分实现公众知情权,应该及时完善《条例》相关条款、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及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应该符合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