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慧 《新疆教育》2013,(4):79-7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侵蚀。教育工作者要把诵读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小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完善内在道德情操。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诵读经典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诵读经典,是用雅言传承文明,是用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价值观,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诵读经典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中的特色教学之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一种途径,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特色课程亦是将传统文化这颗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学习成长不断生根发芽,让学生的精神更加丰富,心灵更加丰盈。  相似文献   

4.
经典诵读教学的文化价值意蕴非常深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认知价值,文化选择、保存价值,文化内化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承载中华民族历史使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应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通过搭建多媒体传播平台、编写选修课校本教材、打造诵写讲教师队伍、建设诵写讲教育基地、开展诵写讲实践活动等措施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写讲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思想,可以为青年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为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国人的生命底色,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带领学生诵读中华优秀经典古诗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徐英 《教师》2014,(24):73-74
文章结合小学阅读教学案例,从了解一段历史、体会一片情怀、感悟一段人生、体验一种意境、鉴赏一种艺术、走进一个时代六个方面就词的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将开展“中华诵·2010福建省经典诵读大赛”。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支持和指导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将活动列为第十三届推普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三五”课题“指向智慧生活的‘小脚丫'校本课程的建构研究”的背景下开展的,旨在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引领师生共同学经典、诵经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韩博 《天津教育》2020,(5):78-79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不是生活,而是好的生活。"没有对经典的诵读,人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就很难有好的生活。其实这个理念对小学生同样适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至深,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将来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许婷婷 《成才之路》2021,(10):36-37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重视并教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白洋淀纪事》为例,立足整本书阅读,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为导向,设计初读、再读、外化输出三个环节,从情节、人物、语言入手,探讨红色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一就是经典阅读,经典阅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我国的综合素质教育中,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经典阅读。我们着手延伸语文基础教育的着眼点之一就是对于传统经典的吸收,可是当下中学生对于文学经典名著的接触和吸收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过去读书治学的学术传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经典阅读的缺失,中国现代文学课所应传承的人文精神,所应承担的"育人"责任,正在逐渐的淡化甚至消失。本文试图从传统思维方式的解构、经典阅读方式的解构、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解构三个方面来解析经典阅读缺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近年来复旦大学开设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语言论》精读"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高校原典精读课程多层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经典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不仅是获取知识,寻求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有效途径,也是悠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好途径。本文从经典阅读问题的出现(意义)、经典阅读的教材及阅读的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认为,经典阅读是进行人文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经典,转化为现代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是现代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6.
经典阅读在师范院校《伦理学》教学中对学生了解、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在书目选择、阅读要求、阅读交流和评估考核等方面进行策划,在经典阅读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中,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7.
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18.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以名著达致修养看似美好,实际上并非坦途,它注定无法解决死人之手问题——由时间和名著表达方式造成的接受困难。这是赫钦斯名著阅读计划无法推广的原因。以名著达致修养最终会悖论式地造成名著本位,在规定时间训练学生咽下大量名著"锯末",其结果是制造学者而非培养通达之人,因此更适合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对本科生来说,变通办法是综合施特劳斯方案与茨威格方案,同时重视教材和论文的价值。对学生来说,可以考虑余华方案,据自己的精神气质取舍名著。  相似文献   

20.
洪明 《教育学报》2012,8(1):3-12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斗争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夕,高潮为《教育杂志》1935年"读经专号"中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读经的论争还会继续,解决读经论争的最好态度是抱有开放心态,认清潮流,允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