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完颜邓邓  宋婷 《图书馆》2020,(10):15-19+46
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在品牌建设主体、品牌类型、品牌营销渠道、品牌评估反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此背景下,应采取规划工程与服务双层品牌建设、拓展合作主体、促进品牌类型多元化发展、加大品牌营销渠道整合力度、重构品牌评估反馈体系等措施,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VR体验对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意义,回顾了图书馆VR服务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了天津图书馆VR体验服务的实践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读者的反馈结果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VR体验服务的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同时采用归纳、比较、综合等分析方法,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的概念与特征、现实困境、国外经验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该领域研究总体经历了萌芽探索、快速发展和稳定推进三个阶段。相关议题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研究受政策与实践驱动性强,研究观点从分歧迈向共识,研究重视国外经验引介。建议今后应用系统思维回应研究议题的复杂性,基于实证分析层面拓展研究方法与范式,吸纳多学科理论知识强化跨学科研究,并跟踪国内外理论实践前沿丰富研究议题。图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应用系统架构、数字资源建设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实践成果,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增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更为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现状,依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框架,设计包含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五大要素的调查提纲,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各要素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可及性,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可知晓性、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方面均需要改进。表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6.
7.
张鑫  王丹  陈则谦 《图书馆》2017,(12):93-99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有利于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收集并分析2006年-2017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文献,并结合深度阅读得到有关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受政府和政策驱动明显;核心发文期刊、高产作者和学术合作团体主要来自于图书情报学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分为六个主题,其研究热点沿着三条线索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形成,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数字化资源为依托,以网络化传播为载体,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点,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获取用户样本数据,并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对相关假设和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资源因素、主体因素、基础设施和服务效能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呈正向相关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用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浙江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工作,推出“数字文化结伴礼堂”服务模式,创新性地解决数字文化在基层共享的问题。文章对“数字文化结伴礼堂”服务模型、服务方式、服务效果以及服务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标准化文化空间、提供精准文化服务和组建人才队伍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衡阳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为契机,通过建设城区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体系、全面改善中心图书馆办馆条件、开拓图书馆(室)建设思路、推动数字信息服务等方式,大力加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积极构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解读为背景,详细梳理了济南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建设情况,并针对济南市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应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创新服务体验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野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揭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情境下乡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编码过程中构建了涵盖个人、环境、信息、技术的PEIT信息规避行为模型。最后从营造文化环境、丰富信息服务、完善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弱化乡村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实践方案。图1。表6。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6.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及我国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基于高新科技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思路,探究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公共数字文化整体视角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文献很少。本文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的四大核心要素:基础因素、资源因素、服务因素和效能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评价指标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保障条件、资源建设、公众服务和服务效能,15个二级指标以及54个三级指标,以期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智能问答应用有助于探寻智能问答的系统化应用路径,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质与效能。文章运用场景分析法,研究智能问答技术在不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场景与服务层次中的应用特征与优势,以此作为构建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框架的基础。研究表明:智能问答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整合“云端”信息咨询、“场馆”服务融合和个性化文化“空间”定制三大模块,朝着系统、协同方向发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赋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制度层面优化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化发展策略,缓解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失衡现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总结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成果,同时运用专家访谈法,从财政投入、服务标准、资源建设、供需对接和人才队伍等维度分析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化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从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