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2.使学生经历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  相似文献   

3.
姚华 《考试周刊》2013,(88):85-8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80-81例1、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后计算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预习、交流、比较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用策略解答一些问题。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所学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分数加减法怎么算。(板书:怎么算)生:分数加减法与自然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1~5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3.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猜测、交流等教学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2.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5页。【教学目标】1.理解"等候时间"、"等候时间总和"等概念,并会正确计算最少等候时间总和。2.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继续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解题策略。2.清晰地认识连减同数的问题,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除法做好铺垫。3.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圆形纸片、纸袋、印有例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仔细观察,发现信息。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一一列举的关键就是通过有序列举,以及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让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知列举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初步积累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能借助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折纸操作,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比较"、"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4.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物体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优化的过程。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