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肖华  丁明磊 《文教资料》2013,(1):121-122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校办科技企业为基础,突出办园特色与优势,通过构建完善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不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日本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诉求是希望能把大学从政府的管制中解放出来,赋予大学更多自主的权利,以与世界潮流趋势接轨,提升大学的学术地位与国家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国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法人化改革,改革后的大学管理、运营等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大学产学合作、学科发展、治理结构、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政策的视角考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大学在合作中的角色也主要呈现三个基本特征:“模仿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移植知识为手段;“创新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知识为目的;“能力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能力为中心。日本产学合作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合作机制、创新机制、大学职能变迁等方面所呈现的规律性因素对我国产学合作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芬兰现已形成政府教育和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风险投资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其中产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更为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揭示芬兰产学合作的内涵,可以给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产学合作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与产业的合作是瑞典国家创新的主轴,具有明晰的法源基础。其三螺旋的制度安排在瑞典大学层面上的反映,一是构建以大学创新领导部门与大学控股公司为主体的产学合作支持体系;二是通过互动策略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联合行动”→“密切关系”的大学与产业互动进程的展开。以瑞典的观点与经验为镜鉴,我国大学与产业的合作首要之举是加强以国家立法与政策规范为主要途径的顶层设计;作为知识与技术转移最重要的主体,大学则应在组织结构上发展出相对完善的产学合作支持体系,开发并合理运用适宜的互动策略体系,以提升在产学合作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后,预期目标与现实情况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日本新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日本国立大学把扩大和强化产学官合作与地方贡献作为解决法人化诸多矛盾的重要出路。本文以日本佐贺大学为例,解剖其产学官合作和地方贡献的具体措施和行动,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塞内加尔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科技发展振兴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在科技振兴中的主体地位,瓦德政府制定了大学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一方面促进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一体化的科研体制;另一方面在大学设立国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创新计划,凸显大学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一改革计划,2009年达喀尔大学又制定了新的中长期战略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的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校区大学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通过合并重组产生的多校区大学,在科技创新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校区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进行体制创新,促进学科的融合;要以科研平台、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资源,集聚了高校和企业双重的创新要素,既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基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实验室作为高校科学研究的基地,对加快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科技园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高校实验室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新时期两者的创新发展路径,以进一步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发展活力和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创新,把教育创新作为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位置;以政府为主导,将教育创新政策体系作为教育创新的根本保障,强力推进教育创新;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建立推动教育创新的经费保障机制;以教育创新,尤其是大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其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政策和经验对于我国科学地制定并推行教育创新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全面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是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对策之一。加快发展创新型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不仅对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建立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共享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成为推动创新创业向更广泛、更深度发展的重要抓手。借鉴共享经济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平台建设、受教育者协同发展、多元共建和均衡发展,有利于打开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促使美英两国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美国和英国分别形成了合作式创新生态和竞争式创新机制。美国在制度支持和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中激活了学术知识的经济引擎作用。而英国低水平、不合理的政策干预未能扭转校企相对隔离的状态,大学在市场机制影响下难以充分发挥高质量学术知识的预期经济效益。为有效促进学术知识的生产与转移,政府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合理施为,成为政策目标的执行者、信息沟通的桥梁、政策实效的支持系统,直接并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的构建、激活并稳固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基础、保障创新活动的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以保障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力量。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对绵阳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深度剖析,探索出"政府-产业-大学-学生"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式,为同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也是解决产能过剩,增加供给质量与效率的方式。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维可以运用到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对于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而言,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管理体制滞后以及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当下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诉求。基于这样的逻辑,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必须要从去冗余产能、供给结构调整以及创新力提升等方面促进其转型发展,进而不断提升高校继续教育供给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构建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知识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对推动知识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与支持。以科研激励机制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与探索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制度性缺失,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逐步构建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根据国家创新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治理体系创新,激发其创新活力。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高其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能力,英国政府持续出台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其中,调整战略布局、加强经费支持、优化体制机制等举措,反映出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改革的新动向。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变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演进中传承与创新兼顾的特色。英国高校在为高新产业发展赋能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