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意蕴"一词在《辞海》中是如此解释的: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可见,意蕴即文本内在的意义,也就是潜存于文本的"作者的思想性、恒定的人文性、历史的规定性和时代的发展性等"。[1]所谓文本意蕴的重构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文本意蕴重构就是指立足学生阅读期待,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在教师、学生、文本三维对话的基础上所建构的文本意义。文本意蕴的重构不是对文本意义的复制,而是融合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这样一个多维的经验世  相似文献   

3.
要达到意蕴的重构,需要精巧的环节设计,高超的对话引领。把那简单的“走进去,走出来”六个字做好不容易。走进文本,进入角色,关照文本;走出文本,超越角色,提升精神。一进一出,实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创设了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的环节”,实现了“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课例二意蕴的重构,让知识丰富了,思考厚重了,能力贯通了。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紧扣细节,引领学生以儿童独有的视角去探寻、去思考,能够丰厚学生的认知积淀。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视通万里,体悟文本细节的精深;通过认知转化,鉴赏文本细节的精妙;进行图文相融,品析文本细节的精致。  相似文献   

5.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阅读期待的巧妙运用,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现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使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要以保证阅读实践为前提,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让学生自主实践、资助探究、自我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了个性化,才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宋颖超 《教学月刊》2016,(Z1):16-19
文本解读是读者对所读文本通过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准确、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到位地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标题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三大特点。概括性指的是通过标题,读者能够知道文章大概介绍什么内容;针对性指的是文章就  相似文献   

8.
目前,说明类文本入选教材的数量整体偏少。这样,导致对它的研究不够充分,在教学中出现了忽略表达、淡化文体、忽视语境等问题。要想提高这类文本的教学实效,就要从解读文本、关注人文性和留白训练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理想而又不断遭遇失败的一生。个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寻找出路的结果,仍然是面对一种走向虚无、走向死亡的存在。《围城》中主人公的这种人生体验、生存困境以及心灵的困惑体现了整个人类的某些永恒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切入及意图]鲁迅先生的小说内涵宏富,叙事独特,写意性很强。对读者而言,阅读的困惑也远远多过阅读的期待。因此,面对这样“每代人进入思考,每代人都得不到结论”(别林斯基语)的永恒的作品,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更不必用“讲深讲透”来做什么“终极性”的分析结论,而过度的释义也是笨拙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关于语文文本的多元化解读问题已有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意见,但都缺乏理论基础和全面性。本文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阐述文学阅读的根本目的和文本多元化解读的两个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和发展心理学。同时提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两部分构建了教师赏析教学的主体行为。文本赏析实质是文本语言和意蕴言语的动态转换,即学生在教师言语(speech)引导下感悟语言(language)中蕴含的价值内涵、人文精髓等。赏析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把具有人文意蕴的文字符号通过自身的感悟进行表述再加工,衍化出高于文本语言的师生能够共享的"新言语",从而在文本与学生情感沟壑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感受和欣赏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更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在文本解读中除了注重自我的个性解读外,还应注意到学生初读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期待,对作者的情思和文本文体的特点也应该做深沉的解读。教师在注重了学生、作者、文本三个方面的期待后,对文本做出深层的、有个性的解读,才是"教学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刘耀琼 《教师》2020,(5):34-3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捕捉语言训练点,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融入文本特色,要深入读透文本,准确捕捉文本中蕴含的语言训练点及写法上的妙处,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英语教师文本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带领学生自然地融入英语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意、内涵以及知识点。而文本阅读就是分析性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传授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英语知识点的复制。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学英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写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句话本来用以形容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关系,但把它用在文本解读中也不无恰当。在这里,“我”就是教师,“物”就是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由于受到教师个人人生经验、兴趣志向、阅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认为,文学类文本的解读应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情节、梳理层次、概括内容、把握形象,并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和形象意义,明确文本题旨,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体验,探寻一条可以达成的阅读路径和方法,建立由语言文字到文化精神逐步提升的阅读层次和阅读结构,提高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