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教师轮岗制度应选择的政策取向。受援学校要从营造合作氛围、制订发展规划、提升教学效能、建立轮岗档案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轮岗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市6个区县36所学校分层抽样的教师的调研表明: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教师交流的面不广,各区县不平衡,教师参与交流内在动力不足,交流政策在指导、激励、评价等方面的缺失,交流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制度层面看,教师交流存在异地交流与属地管理、交流的短期性与其专业发展稳定性、交流的强制性与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编制相对稳定与流动教师编制空缺、交流教师文化与交流学校文化差异等矛盾或冲突。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来自制度本身、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制度环境等方面。要提高实效,就需要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目标,合理划分与落实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建立小规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和荣誉制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建立小规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和荣誉制度.  相似文献   

5.
推行职业学校教师聘任制.既是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因。职业学校教师聘任制度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政策不配套和执行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需要具体加以分析。推行教师聘任制需要在宏观政策、实践操作和运作机制等多层面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我国提出“县管校聘”的交流轮岗政策,这一制度对改善乡村地区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盘活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低、配套制度不健全、教师对政策认同感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县管校聘”政策,本文提出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增强教师的认同感等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步推进、改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政策体系进行研究,可分为制度环境、供给方、需求方等三个方面,具体到基础教育政策体系则包括基础教育的制度环境、学校、教师和学生。由此,本研究将基础教育政策体系确定为办学政策、质量政策和教师政策等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以“‘双减’政策下的教师工作状态”为主题,对浙江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呈现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知、行为、困惑等三个维度的结论:宣传到位,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整体认同较高;组织有序,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行动较积极;制度不健全,教师执行“双减”政策存在障碍。从学校治理的角度看,要真正消除教师对“双减”的消极情绪和现实困惑,就要从政策治理优化的角度建构支撑“双减”的相应制度体系,包括完善教师激励的保障制度、建构专业发展的支持制度、设计多方参与的协同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流动教师(特别是流入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的角色适应面临人际、政策乃至心理上的困境,造成了对教师流动理想效应的羁绊。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专业情意、政策制度保障体系以及学校教师群体文化场域等层面还存在欠缺。因此,帮助流动教师更好地适应流入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激发流动教师自身强烈的专业情感,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和谐包容的学校教师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指在学校时空范围内形成和制定的强制要求参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应遵循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符合课程建设规律、符合政策与法规的原则。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从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即个体发展、过程发展和组织发展为视觉,分析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制度体系,如权益保障制度、教学学术制度、相机抉择制度、"N型组织"合作制度等。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与企业为基本层面提出了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成长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呈现出频繁单一逆向流动、教师暂时性流动不多的特点,县域招考制度是教师流动的主要政策依据。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客观上为教师流动创造了条件,但县级教师分配和流动制度缺乏合理性与完备性,稳定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关政策缺失,以及农村学校教师整体待遇偏低等是造成目前教师流动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学校本位教师发展理论强调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多范畴发展管理模式”。采取学校本位教师发展策略可以为更多的青年教师创造发展自己潜能的条件和机遇,促进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教师学术发展包括教学学术和学科学术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策略选择主要表现为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的诉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各省市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与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南京市秦淮区区域推进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执行力、普及各中小学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重视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性潮流,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和推进,教师教育开始由综合性大学举办,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英国教师教育大学化变革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课程开发、实践模式、质量保证等,可以探析出我国教师教育应采取的实践策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更新教师资格证制度;确立并完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与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政府对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管理;开辟多层次及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渠道。  相似文献   

16.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大学-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给教师教育改革与中小学发展带来了新变化。但是,教师发展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如大学和中小学之间文化冲突、制度障碍、资源保障问题以及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必须深化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加快相关政策制度建设、正确发挥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作用以及推动中小学校组织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低劣的双重危机,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教师教育资助项目。该法案对该项目的申请信息、申请程序及相关的服务协议书做了详细的规定,具有人性化的政策选择制度、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导向性明确等特点,不仅缓解了美国贫困学校的师资问题,也对美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TEACH资助项目对我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制度有效性、退出机制和制度约束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大规模学校教育对教师的需要,即对这一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的职业的数量需求和一种基于证书、标准和评估等制度性措施的质量要求。基于教师教育变革的这一基本逻辑,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取向应着重于对教师教育体系、制度、结构进行重组或者重构,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开放化、专业化水平;发挥教师专业组织的价值与作用,加快教师教育制度建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发布凸显了学校作业管理改革的紧迫性。以江岸中学为个案研究,探究了教师回应“双减”政策中作业要求的策略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尽管个案学校开始建立作业管理制度并且适当减少作业量和实施分层作业,但作业设计仍未被纳入教研活动。教师在进行作业管理实践时受到“科层-服从”逻辑、“个性-发展”逻辑和“惯性-效率”逻辑的影响,“应试-筛选”逻辑作为学校开展作业实践的底层逻辑发挥重要作用。为落实“双减”政策,各级部门应为教师开展作业研究提供更多平台与资源、通过培训和教研等活动为教师赋能,在制度逻辑层面理解教师实践的原因并鼓励、引导和支持教师进行作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务晋升政策起源于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后来演变为以职务名称制度鉴别教师,再后演变为以职务评聘制度界定教学岗位。随着此项政策与教师聘用制度、教师福利待遇的融合,政策异化现象明显。教师从关注专业发展异化为重视职务晋升,高级别职务限额让教师专业发展受挫,职务等级升迁的不可持续性使教师过早放弃专业发展,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上的指标配置让教育发展失衡。为此,真正实现评聘分离,调整并延长职务等级,用不同能力类别而非能力大小来设置职务等级成为此项政策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