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慈溪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及其学龄子女大量增加,对慈漠九年制义务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成了慈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慈溪市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创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吸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使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当前城市教育改革发展遭遇的现实问题。在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中,担当着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学业适应的引导者和心理素质培养者的角色。教师应主动作为,通过调整师生关系、对流动人口子女实施重点关注、提高师生矛盾处理能力,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办学审批与年检问题。为了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做了许多硬性要求。如《宁波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理暂行规定》对办学条件与审批、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设施设备差,教师工资待遇低,师资流动性大,很难保证批准后各方面仍能正常运行,也有的举办者为了应付审批或年检,经常临时凑数,使得办学的基本条件难以保证。针对这些情况,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做好审批、年检工作外,很有必要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学校的办学行为,包括学校硬件配置,师资聘用。对不符合…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归属感现状,对公办初中学校流动人口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是否为班委、年级、父母文化水平、居住地周围情况、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因素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归属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归属感现状,流动人口子女应主动融入校园生活;家庭应运用科学正确的教养方式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公平。  相似文献   

5.
6.
为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问题,了解其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七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师生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学生。  相似文献   

7.
8.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强调师生真情投入与回报、张扬个性魅力。透视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其核心要求,双向尊重是其心理基础。流动人口子女是指跟随父母离开原居住地进入城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人群。流动人口子女就读于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是国家维护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举措。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专门制定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7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这样,在流入地以借读生身份就…  相似文献   

9.
王映香 《学周刊C版》2020,(13):181-182
农村小规模学校培训,为农村师资力量强化的重要环节。若想切实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增强其实效性,就要善于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其培训质量能够得到提高,这样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等才能够得到进步,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教学实践工作之中。本文以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实效性策略研究——以本县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例。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坚冰”没有打破,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排斥也有加重的趋势。流动人口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小群体却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理解,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那么,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积累基层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生态圈”出发,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的社会感受再现其学校教育的实现过程,归纳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的六大难点问题,提出混合班制学校教育是最有利于社会融合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四川省中职教师的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抽取了221名中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212份。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对从事的职业比较喜欢,认为培训非常必要,但对以前培训的满意度不很高。在培训期望上,中职教师注重理论更新、能力提升和实践交流;在培训内容上,对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等内容需求强烈,并希望内容能体现实践性;在培训方式上,希望培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促进实践交流;在考核方式上希望重视综合性、实效性的测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十三五"中小学教师教育应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增强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项目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打造"互联网+教师教育"新局面,加强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语义分析方式自编教师培训内容需求问卷,对W市6 225位中小学教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培训内容需求由专业理解、问题解决、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在教师所在地区、任教学科、学校区域、学校类型、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荣誉等变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经济条件、学校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如职称、学历、荣誉)等优质资源的不断获得,教师的培训需求越来越低;教师培训内容的需求与获取外在激励性条件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受诸多背景变量影响,要中肯看待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基于培训需求,引领和挖掘培训需求,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中,有一小部分能就读于当地公办学校,其余则只能就读流入地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解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苏州市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家长及他们的任教教师实施调查,并对两类学校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家长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引发不同性质学校教师对其所教授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态度差异。最后,研究得出流动人口子女要获得流入地较优的"教育资本",当地政府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要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研究》2016,(6):75-82
本研究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班主任为例,在借鉴OTP模型和绩效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进阶模型"。该模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构理想行为,通过理论分析、实践分析和关键行为指标遴选三个环节,形成理想行为的指标体系;第二阶段是分析行为差距,在理想行为的基础上调研实际行为,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差距;第三阶段是定位培训需求,寻找导致行为差距的原因,判断其是否能够通过培训解决,再进一步判断适合由区级培训解决还是校本培训解决,形成最终的区级培训需求和校级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建构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6.
邓有为  冯志辉 《教师》2014,(31):21-22
正湖南省《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2014年湖南省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以学分登记为抓手,提高教师的参训意识,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极大地推动了沅陵县(以下简称"我县")的师训工作。但在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11月20日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已经就学,就学形式基本上以在公办学校就读为主。  相似文献   

18.
19.
王建  冯静 《成人教育》2014,(7):93-95
作为肩负教师培训重任的管理者,他们的观念、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不仅关系到一线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中国教育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对教师培训管理者的培训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但目前管理者的培训却存在着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不足、培训层次低、培训内容与方式问题突出、培训理念和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在今后的培训中,应注重培训需求的调研,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层次,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模式。从成人学习的特征出发,设计结构化课程,通过培训促进管理者的专业发展,以此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因应学前教育的新发展,以湖北省孝感地区50所民办幼儿园的50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两个维度,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存在着培训不充分,不平衡、培训现状与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等主要问题。因此,提出加大培训的力度,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国家教师培训体系;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效果转化;根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