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有多少师生给人教版教材编写者来信,指出高中语文课本的彩色插页的书法文字与正文不一致,其中提得最多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到”在课本彩色插页的书法中写为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是一部与语文课配套的教师用书,在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克服教学中的困难,起了很大作用。例如课本中的文言文,不少注释错误,参考译文却译对了,但也有注对译错的,更多是注、译均讹,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特择要辨析如下。 一、注错译对 1.“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注:“响震,震动。”此注缩小了词意。“响震”是主谓短语:“响声震  相似文献   

3.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浙江慈溪中学张日铣一、“兵精足用”之“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周瑜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时“兵精足用”的“用”,1987年版高中语文课本注“器用,物资”,这是对的。但1991年版却改注为:“足用,足够...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中有“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一句,课本将“步走”注释为“步行逃跑”,许多参考书也如是说;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成“曹操率领败军从华容道陆路逃跑”,这与课  相似文献   

5.
李春雨 《现代语文》2009,(9):145-146
语文教材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站在不同立足点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一期高中版在“教材研究”板块中转载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研究“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文章,其一为徐林祥的《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新探索》,从宏观角度肯定了“苏教版”编排中的一些创新性探索:其二为孟凡军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则从微观角度对“苏教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很难评价两者孰是孰非,但其背后所呈现出来的关于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曹军方连船舰”中的“方”字,教材没有注释,人教版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译文把“方”翻译为“正”。笔者认为,此注不妥,应译为“并,并排”。“方”含义丰富,有“正”、“方式”、“将要”、“方圆”、“方向”、“方面”、“药方”、“并船(本义;并,并排(引申义)”等义项。赤壁大战时,曹军人数虽多,但大部分是北方士兵,不习水上作战。为克服北军不习船舰作战的弱点,曹操急令工匠,用铁钉、铁链把战船连在一起,这即是各类史书上所记载的“连环船(又叫“连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记叙文、散文单元编排质疑重庆廖希立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记叙文、散文单元的分类编排,颇多牾牾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深感难以自圆其说,学生也觉得无所适从。第一册第一单元,题为“记叙文”,但《雨中登泰山》的注释则说“选自《散文特写选》”,《长江三峡》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先后听了十几位老师关于《草地夜行》和《赤壁之战》两篇文章的讲读教学。他们对《草地夜行》一文中夜景描写的渲染作用和《赤壁之战》中伏笔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很不得法,使学生很难从学习范文中吸收“营养”。他们的教法可分三种情况:一是脱离教材,把文学术语按参考书的说法,生吞活剥地搬给学生。这是小学生所不能理解的。二是脱离实际地大讲其“渲染”、“伏笔,在文学作品中如何能加强艺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宇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发表的刘志军同志的《前略后详有悖常理》一文,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作家“贾岛”的介绍前略后详提出异议,窃以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贾岛”的介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特点。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仙”李白的作品在小学、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生物》二处图解的改进建议课本中的图解起着画龙点睛作用,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且不易掌握的内容,通过图解变得浅显易懂;但若图解出现问题,就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高中《生物》(人教社90年版)教材中两处图解应作改进。1.教材第P103、P105,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涉世家》中“苟富贵,无相忘”的“相”字,教材中未作注释,一些教学参考书上虽有解释,但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应作副词,有的认为应作代词……等等,教师无所适从。“相”字作为虚词,在中学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究竟如何解释,应从多方面进行探讨。首先让我们考查字书的解释。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中,“相”字只有一条解释:“相,省视也。”显然是一个实词。《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旧《辞源》、《辞海》都只有两条解释:(一)共也,(二)交相也。一九七一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对“相”字的解释是:“交互,动作由双方来,如:相亲相爱,言行相符。动  相似文献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4.
如果按照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对教材选文类型之一“定篇”的理解是“经典及对经典的权威解释”,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可以算是对课文的一种相对“权威的解释”。虽然课文阅读强调多元解读,但课文的多元解读和个性解读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  相似文献   

15.
读1999年第6期《语文教学通讯》刊发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补注》(江苏张玉连)一文,觉得其未能将课本未注或虽注而有误的通假字补注出来,今特作续貂之笔。1.《赤壁之战》:“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其中“住”通“驻”,指军队驻扎。据《新编说文解字》、《辞源》、《辞海》:“住”本义为停留、停止。在上文中,军队停留、停止即是驻扎下来,所以“住”通“驻”,驻扎。2.《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这里的“邪”通“耶”。据《辞海》:邪(二),读y啨,助词,表疑问语气。结合语境,该句中的“邪”应通“耶”,…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共有十一个文言文单元,竟然没有一个单元设置写作训练。当然,我们不可能还去要求现在的学生去胡诌一些“之、乎、者、也”;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文言文教材特有的德育作用和语言示范作用,紧扣课文内容,科学地设置一些训练,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代文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且以高语第一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文言文四篇,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记王忠肃公翱事》三篇是以人物为题的,人物的刻画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赤壁之战》虽是记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但文中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的《谋攻》篇.《谋攻》一篇中有“百战百胜”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语.对“百战百胜”一词的解  相似文献   

18.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的《赤壁之战》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两课中,分别出现过“步走”及“径道”。课本把“步走”释为“步行”或“徒步”,而“径道”未加注。表面看起来,这样讲似乎也说得过去;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注释是不大符合原文文意的。其实,“步走”应释为“步道走”’即“由陆上小路逃跑”;“径道”也是“步道”,即由“陆上截路”(逃回)。先看《赤壁之战》。原文是:“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依据课文及历史事实,我们知道,曹操是在平定了北方几个劲敌之后,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于公元208年八月,率大军取荆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把“欲以客往赴秦军”(232页)这一句,解释为“想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我认为课本把原句中的“以”作“带领”讲不甚妥当。第一、把“以”解释为“带领”,在文言文中似乎并无此例。“以”作为介词当“凭借”来讲,就很常见了。如:“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赤壁之战》)又: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高中语文课本,又是同一篇《拿来主义》,人教社(新、旧版)教材与苏版教材对其中的五处注释的处理,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正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进步和提高。现分别对此作些分析对比(下文中,人教社旧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旧注”,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新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教材注释简称“苏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