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普及义务教育的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义务教育的普及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因此,普及教育的强制性大大减弱,人们更关心的是普及教育的质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发达国家普遍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虽然开始的并不早,但发展速度极快,如今已成为教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学校选择制度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促进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我国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将对中、美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作一简要介绍,并对两国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读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由于凯恩斯主义国家政策的失败和旧有教育体制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而建立了以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择校制度。中国则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其价值取向经历了从"绝对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全面公平观"的演变。拓宽义务教育的投资渠道,在充分考虑择校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应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的均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短缺使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审视择校现象存在的深层社会原因,正视择校带来的不良影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美两国都存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可是在制度安排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拟对中美义务教育择校的成因及理论基础作以比较,以期对解决我国择校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际,本文分析了中关两国关于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和价值,探讨了两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不同的发展轨迹。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定的教育政策问题而制定的,任何简单的效仿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择校与否,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政策选择的具体表征,不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公平。  相似文献   

9.
择校是西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主题之一。在我国,择校现象存在已久,但作为问题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最初在小学、中学范围内的择校,发展到今天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以钱择校的情形,并且愈演愈烈。择校问题的凸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甚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择校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有收取择校费、按学区就近入学、随机抽签决定、按考试成绩决定等方式,这几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择校贵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适度发展优质私立教育,即政府通过向私人部门"借力",借助私人部门投入,补偿弱势学校,最终实现教育长期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亮点。多年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问题突出表现为择校现象,群众最为关切,反映极其强烈,成为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特别是加大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将课程改革置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这一切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美两国先后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美国名的教育科学组织、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政府、以克林顿为首的民主党政府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量处于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岁~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  相似文献   

16.
一、溯源:择校现象何以出现?又何以愈演愈烈? 近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791所中学有200多所靠择校生增收,择校费高达10亿元以上。另据新华网报道:北京景山小学已明码标价,小学6年加初中3年,赞助费7.7万元,每年寄宿费9000元;而中关村一小,除电脑派位范围内招收的本市户口学生外,其他学生入学均须交4万元赞助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这样的现象到底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18.
黄远春 《陕西教育》2007,(10):124-124
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校,使儿童、少年能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想方设法择校.进心目中的“重点”。由此,义务教育阶段特有的一个名词“择校生”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运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日两国都意识到了教育体制上的缺陷,都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以此来改革教师教育。两国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因而经验可以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