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高校课堂教学目标理论现实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操作性不够,加之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非理性目标、创造创业目标和主体目标的迷失,严重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应当重整和构建新的高校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突出学力提高这一基础目标、创造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创业素质形成这一根本目标,才能促进高校课堂教学功能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校课堂教学目标理论现实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操作性不够,加之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非理性目标、创造创业目标和主体目标的迷失,严重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应当重整和构建新的高校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突出学力提高这一基础目标、创造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创业素质形成这一根本目标,才能促进高校课堂教学功能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孵化器",必须主动担当新使命,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从高校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校众创空间的作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相应措施,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业教育在深入推进过程中需以创业学生发展过程为导向,分层提供高校资源和教师指导,有序实现学生创业。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高校、教师、学生等三方创业教育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揭示创业教育系统运行机理。理论推导和MATLAB仿真结果显示:学生创业活动受成本和收益影响,随着学生和教师的创业收益提升,高校呈现出“先鼓励后不鼓励”的变化,这意味着在创业教育初期,高校的鼓励策略有重要影响,随着创业进入良性轨道,高校应淡出行政干预,重点加强创业氛围塑造和组织支持,如此,高校创业教育将朝着预期目标演进。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业教育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以及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思想品质等素质的一种教育。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互为促进。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创业教育不能搞成财富至上的教育,而应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品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目标既要从高校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中来考察和确定,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目标的发展与分步实现,即在培养创业素质人才这一总体目标指引下,从低到高分层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以及新型企业的创办者。创业教育目标这一理论特质,要求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并与创业教育的分层目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实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加强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这“三大板块”教学渠道的作用,构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实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业教育是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特长和潜能为目的,培养事业开拓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笔者力图立足于创业教育最关键最具成长性的阶段即高校阶段,就其内容和途径作前瞻性探索。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具体规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向和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它标志着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依据,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为: 1.培养创业意识。这种意识指大学生能自觉地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意识。(1)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想信…  相似文献   

9.
李楠 《成才之路》2023,(24):1-4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文章简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分析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目标,并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存在的几个问题,从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的路径,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教育中,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具有针对性、多层次性、创新性、超越性、难测性和滞后性等特点。此外,高校创业教育在发挥其发展功能、指向功能和改造功能的前提下,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大创业教育与小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贯穿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开放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的培养目标、中观的培养模式和微观的培养方式,对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培养目标是确立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培养方式是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是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创业基础教育到实践教育再到创业帮扶的"递进模式"是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是创业基础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渠道,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校创业职能部门主导的创业帮扶是高校创业帮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目前针对高校教育模式下进行人才培养和提升教育质量目标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融集校内的课堂教学以及创业模拟、校外的实践体验及跟踪服务为一体,最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教育体系。"三段式·全程化"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及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刻不容缓,二者相互融合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形成优势互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导航前进方向和引领价值导向,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和重要载体。高校应注重课堂教学渠道、课外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从四个方面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足的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对比高校与企业这两类不同的组织类型,在组织目标和运作结构、文化上都有差异,关键在于创新创业没有融入高校精神文化核心和组织目标。最后从再构高校目标、职能转变、大学精神、制度和表层文化等建设途径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下,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视角,对进一步明确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分析中国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成功案例,以及从课程设置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探究构建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明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容、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构等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创业教育还未大规模开展,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仍然缺乏经验。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构建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当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旨在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高校必须深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创业管理课程设置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以SYB模式为切入点,课程改革着力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设计,为高校创业教育观念转化提供创业教育实践的桥梁与保障,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7):22-25
经济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高校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措施。基于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到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虽有明显进展,但却存在着教育理念不够新颖、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师资短缺、教育管理僵化、创业环境严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普通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提出普通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在浙江某高校,一些学生在创业方面表现优秀,但因忙于创业实践而无法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如何平衡创业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关系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经过对创业学生的调研,这所高校决定对创业学生推行课程替代:凡是创业达到一定业绩的学生,可以用创业业绩来替代部分课程的学分,部分课程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