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磊 《新闻实践》2001,(7):46-47
目前,报刊上“新闻追踪”栏目炙手可热。许多重大题材的报道,均借助追踪新闻这一载体,增加其深度和厚度,增加其历史沧桑感和团体效应感,增加其亲和力、感染力。 所谓“追踪新闻”,笔者以为,即是记者对已报道过的、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追踪,把它经过一定时间、空间后的新变化、新发展—一加以报道。因此,追踪新闻较之日常报道,时间大大延伸,空间大大扩展,  相似文献   

2.
全国好新闻评选已进行了九届。从这次评选活动来看,不论是获奖作品或落选作品,都有个强化好新闻意识的问题。那么,如阿才能采写出好新闻作品呢?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有三条: 一要抓题材。抓不到重大题材,就写不出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好新闻作品。有人曾经反对这种看法,说这是“题材决定论。”对文学创作来说,也许“题材决定论”是错的;但对新闻来说,则必须坚持这一条,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新近变动的反映,没有重大题材,则写不出有份量的报道。这一条虽已被大  相似文献   

3.
重大新闻题材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新闻题材。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它的23个技术指标名列全国第一,其中18个技术指标居世界第一,建成后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具有巨大综合效益。因此,以三峡工程为主体的三峡新闻题材,无疑是重大新闻题材。 有人说,“三峡”无小事。这话是很有见地的。重大题材是产生新闻精品的沃土,是许多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三峡题材作为重大新闻题材,为众多的新闻媒介特别是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新闻精品的大好机遇。 三峡工程所在地的湖北省和宜昌市的新闻媒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三峡题材这一珍贵的新闻精品资源,创造出了众多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熊能 《新闻实践》2002,(7):14-15
我是《解放日报》机动部的,我们的《热点追踪》和《今日关注》很相像,办了两年不到,也是刚起步。由我来对《今日关注》评头论足不合适,主要是与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因为我们从事同样的工作,所以就谈谈我们的甘苦,谈点操作层面上的体会。《今日关注》除版面上反映出来的优势以外,我感到这个栏目的出现,在其他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是采编机制上的突破。这个版子的出现,一改过去部门分割、条线分割的局面,很多稿件实现了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使新闻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没有这个栏目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点的,也不可能去探索。这个部的记者没有条线,每天面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题材,这就使报道过程成为一个跨领域、跨部门的组合,这对现在传统的新闻采集机制是一个很好的突破。二是用人、用稿机制上的突破。我们两报都  相似文献   

5.
在参评新闻中,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安义广播电视台连续多年之所以能在南昌市新闻评奖中,获得比较好的名次,这与我们对题材的筛选和处理是分不开的.在多年的新闻参评实践中,使我们在对题材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听众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我们的广播节目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也使各级电台对创优工作日益重视。如何才能捕捉到好题材,并烹制成美味贡献给听众呢?笔者认为,不妨从洞察力、策划力、创新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进行破题,一方面提高我们对创优题材的敏感程度与预见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特点和本地特色加强策划及创新,这样才能打造出广播节目精品。  相似文献   

7.
甘益民 《声屏世界》2005,(10):54-54
在参评新闻中.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安义广播电视台连续多年之所以能在南昌市新闻评奖中。获得比较好的名次,这与我们对题材的筛选和处理是分不开的。在多年的新闻参评实践中。使我们在对题材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接连发表了青年记者张建伟采写的连续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共八篇,每篇两千来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校大学生感到“打了预防针”,中年知识分子说“为什么不来‘追踪’一下我们!”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吸引了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金涛和他的《法制园地》节目□卢薇初识金涛,我竟然比约定时间迟到一小时。金涛的脸上没有一点愠色,我即认定,这是一个宽厚的人。金涛的节目,大都涉及法律条文、案件追踪这样硬性的题材。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园地》节目的主持人,他在话筒前陪伴一批又一批听众...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主题的提炼顺序有两种:一种主题在先,题材在后;一种是题材在先,主题在后,主题在先,题材在后,而后结合,这主不是主题先行,笔者认为,我们提倡记者要有主题先行意识,因为它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现实性与观赏性现实性与观赏性,是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获奖作品的两大显著特征。现实性是电视剧一贯的优势,这一届保持住了。18部获奖的电视剧中现实题材的占了13部。但必须看到,以往我们在创作上全力关注现实题材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观赏性。这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创作中,对于现实性和观赏性的统一问题,认识是不够的,以致一部分获奖作品拥有的观众并不很多。第八届(1987年度)获奖作品在这一点上有较大的改变。这次也有非现实生活题材的观赏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在“新”字,不新就不是新闻。于是,不少通讯员的眼睛老是四处寻找所谓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对于那些旧题材则视而不见。但新题材并不是天天都有,特别是基层,范围小,新题材更难有,怎么办?笔者近几年来在实践中体会到,旧题材也可出新意,还是一大“新闻泉”。怎样使旧新闻出新呢?今年5月,市委宣传部组织我们十多位通讯员到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介绍说,他们新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希望我们能写一写。对于这一题材,有的人不愿去写,因为这已不是新题材,如果写,也只是写成一句话新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采访,采访中…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地方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发展,各种新闻媒体激烈竞争,我们县级台站在合理设置,努力办好各类节目的同时,也对成就报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谈点肤浅体会。一、从“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入手无论重大题材、常规题材和传统题材的成就报道,因题材而异,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尤其是县级台站,直接面对基层,面对寻常百姓,立足点要放在贴近群众这一根本点上来。策划时,在吃透两头(“上头”领导,“下头”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现实生活题材,选准切入点,抓住一条线。反映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与自己相近、相…  相似文献   

14.
<正>《仙鹤湖发现神奇生物》题材不新,甚至算是一个老题材,之前多家媒体都曾进行过同类题材的相关报道,只不过新闻点大多仅仅锁定在了表象上。包括当时和我们同时获悉该新闻线索的当地权威报社,也只是在其民生报刊《淇河晨报》上刊登了一篇消息文章。但是,我们却在第一时间从这条"旧题材"中嗅出了"新味道",最终做出了极有看头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创优中,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上海市宝山区广播电视局连续多年所以能在市郊新闻评奖中无论获奖数量还是获奖等级都取得比较好的名次,这与我们对题材的筛选和处理是分不开的。在多年的创优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新闻照片中,有些照片看过以后,印象淡然。而有些照片,你一看画面,就会被它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在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三门峡新貌》就是属于后一类的一组照片。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新貌,是全国人民关心的报道题材,但是报道得好不好,还要看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所下的功夫。这组照片看来记者在形象构思上和拍摄角度的选择上都作出了细致的思考。如《大壩工程全景》这张照片,记者为了反映大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可谓冷热参半。"热"的是创作数量:仅以1995年计,国产影片146部,现实题材占60%;而7000余部集电视剧,现实题材剧更是数量空前。"冷"的是受众,对众多现实题材影视剧,观众纷纷投出反对票,以至于这一现象被有关媒体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文化新闻之一。如此分明的冷热反差说明了什么?应该肯定,对现实关注和透视的深度及力度历来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追寻的目标。但在我们的一些编导那里,现实题材却产然是创作投机的最佳选择:一不必担心寻不到让人心跳的题材,新潮话题和面孔随拉随用;二免除囊中羞涩之忧…  相似文献   

18.
衡量一张新闻照片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它的题材是不是积极的、革命的,是否符合革命实践和体现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这是照片的灵魂;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它的形式是否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否能充分地,鲜明地揭示主题思想,是否能打动人、感染人。“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些读者或观众对某些照片的批评。的确,现在绝大多数的摄影工作者对照片的题材和内容比较注意,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竖持。但有一些同志则不大注意或不大讲究表现手法和造型技巧,拍出来的照片往往是平平淡淡,感人不深,即上面所讲的“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里,举两张照片为例。一张题为“里弄妇女大战钢铁”,另一张题为“家庭妇女炼铁”。这两张照  相似文献   

19.
以题材及其在本地的播放热度为标准,筛选出三部美食题材的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一起用餐吧》(韩)和《孤独的美食家》(日),并且依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洋葱理论,分别从符号、英雄、仪式以及价值观四个方向出发,将东亚三国美食有关的剧集进行了深入符号学层面的解读,从画面、语言乃至影视风格、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力图探寻东亚三国三部题材相似的电视节目拍摄者是如何为我们展开及表述这一题材,并由此深入探寻中日韩三国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江省农民卖蘑菇难这一事件的采访、报道。我们体会到:问题性事件进行正面宣传是一种有利社会,有利人民的好形式,大有可为。记得一位新闻界老前辈说过,新闻往往可遇不可求。然而,遇到重大题材的新闻,尤其是批评性题材,怎么把握,这也是一大难题。《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就是一例。蘑菇是浙江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1988年,由于国际市场蘑菇好销,十多家单位争相抢购,鲜菇价格哄抬到每公斤五元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蘑菇生产的发展。但1989年10月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