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愤慨     
日本将于2002年使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是由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它严重歪曲历史真相,但竟然在今年4月初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对此我们表示无比愤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被日本侵略战争残害的中国、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又是以独断专行、高度统一为特征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在当时也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各种潜在的危机日益加剧,后继者思想僵化,最后照搬西方导致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无比优越性和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试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孟彩云,刘新华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体体现在对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无限眷恋,对广大骨肉同胞的命运和劳动群众解放事业的深切...  相似文献   

4.
朱诗云 《湖北教育》2004,(12):52-53
大冶师范附小位于青铜古都——大冶市的市中心,创建于1950年,是黄石地区一所老牌小学。要将一所老校办成品牌学校,必须提升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是一种殷切的期待,是一种巧妙的忍耐,是一种无比温馨、无比美好、无比博大的情怀。基于这种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不少事情要靠我们自己去学、去干。当你学会后,你的内心一定会无比愉悦,并且感叹:这是多么酷!这种酷酷的感觉,或许就是“成就感”。从初学到收获这种成就感,要如何表达出来呢?首先要好好想一想,学会干什么是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确定好要写的事例后,便可以有顺序、有条理地按照写事作文的思路,把“学会”的过程写清楚。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有6000年的历史。 汉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几千年来,它为人们交流思想、保存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今天汉字仍是我国正式使用的文字,还将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汉字也有很多缺点,这就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交流思想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有些汉字的  相似文献   

7.
怀着对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无比喜悦之情,想必不少准妈妈早已在心中筹划或已动手制作起小宝宝所需的家什了,因为是第一次的体验,难免还有疏漏,那么,我们来帮你列个清单吧。  相似文献   

8.
钟兴国 《甘肃教育》2007,(9X):35-35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其功能则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只是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据说白寿彝先生曾感叹历史叙述的干瘪无文,他认为史学家们似乎已经不会“讲故事”了,他们往往将丰富多彩、生动无比的历史简化成几个抽象枯燥的“公式”。其实当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也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似乎现在的历史教师已不会作精彩的讲授了,教研人员也不在意教师的讲授如何,只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活动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0.
过了不惑之年,我总爱回忆和总结自己以前经历的故事。 从小到大,我学过的作文课不少,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并不多。但有三堂作文课,如同三幅珍贵无比的国画,深深刻印在我记忆的脑海。  相似文献   

11.
很多名师在作报告的时候都会说.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无比自豪.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感觉到无比的神圣。但为什么现实中的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农村的教师感觉不到工作、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呢?  相似文献   

12.
辛强 《河南教育》2005,(7):21-21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近年来,许多教师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受益匪浅。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获取历史知识,并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凤秀 《山东教育》2006,(12):37-3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诗歌词曲呢?  相似文献   

14.
史学是什么?史学是什么?不只是在于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考证.不只是在于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描述。我的理解,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人格、良各与学识的结合,应该是跋涉在人生旅途中对观实与历史的热情拥抱,应该是是借现实洗刷而变得无比深邃的目光对历史的扫描。...  相似文献   

15.
凝望千年     
我站在历史的高处,感受着大唐雄风,俯视着天下苍生怀着朝圣的心对泱泱华夏顶礼膜拜,心中菇满了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16.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以独断专行、高度统一为特征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在当时也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各种潜在的危机日益加剧,后继者思想僵化,最后照搬西方导致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无比优越性和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2.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信中作者的呼吁,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播放中央电视台4套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录像。2.学生自主交流感受。3.课件出示句子,并引导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数诗人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教学引入“史诗”,并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笔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死给草街乡老百姓带来了无比的,切身的悲痛。八月十六日,育才小学部在古圣寺举行追悼会。一清早,附近的农民农妇以及放牛割草的娃儿就来了不少,整个古庙,到处都是特别换干净了衣服,戴着黑纱的人们。  相似文献   

20.
当前,历史的记忆功能开始“退化”,一些年轻人患上的“历史健忘症”伴随着“信仰丧失”的危机日益恶化,出现了病人膏肓的精神颓废或心灵感受迟钝的病变。不少年轻人甚至忘却了他们今天赖以生活的幸福时代正是由上一代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仁人志士所铸就,反而以丢失“历史记忆”或“历史意识”而沉沦在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的“物质主义”生活引以为时尚。目睹这种现象,“触摸历史”和“回归历史现场”的呐喊接二连三地响起,犹如历史良医不断开出的苦口良药,旨在治疗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拯救一些人对精神追求的“信仰遗失”灵魂。黄现瑶遗作《韦拔群评传》,便是对这种时代呼声的回应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