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处基层的地市报如何"走转改"?认识与做法有何不同?怎样"走"出特色?"走转改"活动总体部署后,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部署并与采编人员一道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在"走基层"中实现"转作风""改文风"。高度重视、切实部署,迅速"走"起来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8月中旬,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会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记者节很特别:庆祝活动从表彰会场转到了田间地头。在这次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第十届(2011年)十佳走基层——盘锦采访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带着媒体人的新闻责任感,带着对群众朴素的情感,带着向人民学习的态度,身体力行践行着走转改。虽然此行时间有限,但新闻人感受颇深。为此,本期视点编发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伊犁日报社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厂矿、田间地头与一线人员倾心交谈、广交朋友,在锤炼作风、升华思想、深受启迪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报纸的版面内容更加丰富,标题制作更加鲜活,语言文风更加朴实,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实践表明,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切实落实"三贴近"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笔者和其他同事也走到田间地头,大山村落、城市社区,再一次来到既熟悉而又相对陌生的基层环境中。尽管日常采访也经常到基层,但和这次"走转改"活动相比都是蜻蜓点水式,作为整日忙于事务的记者——俯下身子听基层群众声音的机会少了。经过这次的"走基层"活动,不仅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对于新闻制作也有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宣传更好地反映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以生动笔触传达民情民愿,这无疑为促进党报新闻业务实现新的提升,践行"三贴近"创造了平台,可是,如何才能做好基层一线采访呢?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到车间厂房,到农民身边,到工人旁边,这是实践"走转改"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基  相似文献   

6.
去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第二天就在一版开辟"走转改"专栏,刊登记者从基层采写的鲜活报道。半年多来,广大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用真情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媒体集中开展了“走转改”活动,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走到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将视角对准了市井平民,新闻报道回归到“接地气”才能有“人气”的传统规律上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现象.“走转改”所倡导的不外乎是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要求,现在要靠开展活动来纠偏,是因为当下媒体行业所出现的“浮躁、浮皮潦草、敷衍、肤浅”等种种怪象,只有从本质上对这些怪象予以剖析并加以摒弃,媒体才能真正“走转改”.  相似文献   

8.
刘雪红 《新闻窗》2014,(5):94-94
2011年以来,各新闻媒体都在贯彻中央"走转改"精神,大批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发表了大量来自基层的报道。三年多来,黔南日报记者纷纷走向田间地头,到学校、进企业,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用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图片,记录社会的变迁,讴歌群众的创造,反映时代的风貌,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走转改"活动中也是收获多多,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9.
季燕 《记者摇篮》2013,(1):23-24
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全国各家媒体迅速行动,辽阳日报社及时动员编采人员深入边远山区,深入社区厂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采回一篇篇鲜活的报道,有消息、有通讯、有图片,还有舆论监督。基层群众的生活触发了媒体人的激情,随之而来的是清新朴素的报道文风,真实生动的百姓故事,还有人民群众热切的诉求。读者评价:这样的新闻有用、给力、好看;记者感  相似文献   

10.
"走转改"活动在多元传播格局下还应继续坚持吗?本研究结合媒体发展实际,探讨了无论时代变迁,新闻工作者都应将"走转改"活动作为生命之源。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活动中保持常态化,才能使创造的作品更有温度和深度,这为"走转改"活动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林宇 《中国记者》2012,(7):26-27
《温州日报》以"贴近中心,服务民生,沟通民意"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用贴近中心报道,提高活动的高度;用做活服务报道、拓展活动的广度;用搭建交流平台,开掘活动深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贴近中心报道,提升"走转改"活动的高度"走转改"报道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接地气,才能体现党报权威性与可读性、深刻性与贴近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党报高出一筹的舆论引导能力。2011年春节过后,温州全市上下以"投  相似文献   

12.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灵就有多少共鸣"。当你走基层、听民声,俯下身子以贴近民生的视角,采写出新闻第一线场最鲜活的报道时,会真正地体会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的那份真心真情,收获颇多。体会之一:承担媒体社会责任,履行记者职责,感知百姓冷暖。无论是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还是在突发一线、新闻现场,记者都应用手中的笔来感知百姓冷暖,传递感动。《吉林日报》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转变党报以往严肃、高高在上的风格,开辟了像"社会热点"、"百姓民生"、"特别关注"等专栏,将记者的笔伸向普通群众,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13.
4月11日至12日,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对"走转改"活动开展8个多月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会议同时呼吁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正在新闻战线火热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构成了当下重要的新闻实践,而且逐步深化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规律的认识,对于精品意识的强化,对于优良作风的坚守。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首先必须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  相似文献   

15.
去年8月份以来,按照"走转改"活动的部署,我们山西日报记者部的近40名记者迅速投身其中,严格管理,精心策划,用心感受,用爱记录,先后承担了"走转改?记者贫困山区行"、"走基层——问民生"、"走基层——看发展"、"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现场采录"等栏目的采访供稿任务。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共从基层一线发回了千余条带着泥土芳香、包含百姓冷暖的鲜活新闻。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记者部触角遍及全省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大批记者走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2,(12):7
杜迈驰在《中国报业》撰文指出,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新闻战线的报道内容和队伍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要让"走转改"活动常走常新,不断创新内涵是关键,构建长效机制是保障。"走转改"既然作为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和长远之  相似文献   

18.
作者系中央电台听众,持续收听和关注中央电台、中国广播网"走转改"活动系列报道。本文概括了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的整体特点,即领导重视,角度多元,创新形式等,分析了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即从内部管理上积极推进"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在各地设立"不在编"的常驻记者站,依托新媒体技术积极推进广播收听方式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9.
程前 《军事记者》2011,(12):9-10
前不久。笔者作为中国军工报社的一名记者.按照报社“走转改”活动的统一部署。到某基地勤务船大队蹲点采访。8天的时间里。笔者走遍了勤务船大队所有的船艇,下机舱、进住舱、上甲板,向官兵们虚心学习、与官兵们贴心交流。在完成“走转改”采访报道任务过程中.笔者对开展“走转改”活动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活动须确立基层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王琳 《青年记者》2012,(20):55-56
2011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的号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起来.从中央媒体开始,新闻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间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这些报道使得媒体的新闻镜头对准普通民众,充分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发展观察者角色的作用.在走基层中,新闻记者深入基层,通过和基层民众的接触,写出具有接近性和平民性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