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十多年,在全国大专院校中,新闻传播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新闻专业的学生迅速涌进新闻传播这个行业。其实,在这个行业中,做记者光有一腔热忱远远不够,记者职业特色鲜明.往往站立在时代前沿、风口浪尖,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做个合格记者,对新人行的同志来说很难,对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事关媒体的人才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储备。下面,根据本人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就如何做一个合格记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彭芙蓉 《新闻世界》2013,(11):175-176
一个剧种区别于其它剧种的重要标志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乐唱腔。黄梅戏从孕育生成到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一百五十余年,由早期的黄梅采茶歌,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并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本文从黄梅戏故乡—安庆的地域文化对其音乐唱腔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加深对黄梅戏这一剧种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晓玲 《新闻世界》2012,(9):193-194
黄梅戏是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产物。她孳乳于民间祭祀相关的“社”会(祭祀土地的神会)和灯会,经过长期聚戏而形成的戏曲。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采茶调。清康乾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灾频发,采茶调被灾民作为谋生的手段,沿江而下,在以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四处传唱,逐渐发展成为黄梅戏。从黄梅戏的地域文化特征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工作12年,除了有两年呆在有一定知名度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另外10年我都在新华社做分社记者。接触了中央、地方以及体制内外的很多同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我的好朋友,我也因此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以及从业者的心态。在一些场合,我曾经评价过这些心态。  相似文献   

5.
把记者分为读书的记者与不读书的记者,是不是有点僵硬有点勉强有点生拉硬拽?记者自然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至少是无所不通的大秀才,怎么还有不读书的? 有。我说不但有,而且还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我知道有的记者一年到头不进一次书店不买一本书,还知道有的记者碰到一起就侃大山搓麻将通报哪天有个饭局打听哪个会议有“戏”,如果某记者在这个场合介绍说哪儿正在办书展或者图书馆来了一本什么好书,那么马上会被认定是故作高雅是装模作样,于是彼此间自然拉开了距离。记得多年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许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老子,而在我今天写书的时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子,老子属于未来,将来会有人理解他的思想。”今天离他这本书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现在能不能说我们已经懂得老子、理解老子?我觉得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当代道家文化的兴起,就是试图从新的时代去认识和理解老子。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一路前行的我,也只敢说对策划有了一点点感觉,离心意相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我切身的体会来说,策划可以简单归纳成"三心二意".所谓"三心"即专心、恒心、精心,"二意"即新意、满意,做到了这"三心二意",就迈出了打造畅销书的坚实一步. 专心 印象中一位新闻学的老前辈曾说过,做编辑记者要先做"专家",再做"杂家",对自己关注的领域要精通、专注,尽量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此外还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了解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觉得这个前辈说得很有道理,每一个领域,不管大小,都需要编辑静下心来慢慢领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翟燕 《出版参考》2013,(22):33-34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一路前行的我,也只敢说对策划有了一点点感觉,离心意相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我切身的体会来说,策划可以简单归纳成"三心二意"。所谓"三心"即专心、恒心、精心,"二意"即新意、满意,做到了这"三心二意",就迈出了打造畅销书的坚实一步。专心印象中一位新闻学的老前辈曾说过,做编辑记者要先做"专家",再做"杂家",对自己关注的领域要精通、专注,尽量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此外还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了解学习更  相似文献   

9.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品位是文化记者人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文化记者的文化品位对于了解文化记者的职业行为及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力图从文化品位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文化品位的特性与种类分析探讨影响文化记者文化品位形成的诸多因素,从而揭示出有价值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选择新闻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从小就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期待;不过对于我来说,或许巧合多于愿景.彼时我对这个行业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懵懵懂懂撞进了新闻系;但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还是喜欢上了新闻. 我曾在校媒网站做记者,也曾在四家性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报纸实习过.201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监督和调查报道中去.  相似文献   

12.
一出版人,从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上来讲,应以杂家为好。这多少有点像梨园界的票友。但要做起编辑、出版的诸多事情来,又得是样样在行,有感觉有灵气的拿出选题,并将一本图书编得合乎意思。这点,又与票友有区别。然而,现在的出版人在获得一个较大自由的出版体制的同时(相对过去计划时代被动的编辑行为而言),票友“出版家”也涌现不少,票友“出版家”的出现又直接导致了票友“作者”的遍地开花。以票友心态和本事做出版,当然跟那些有热情,但不专业化的梨园票友一样,最终唱不好戏,登不了大雅之堂。他们对选题、编辑、图书,都取个人爱好与把玩之心态,完成即可,从不往专门化上去做有关如何市场化的编辑方法的深  相似文献   

13.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草根”一说自引入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同样草根一词在当今网络时代拥有了越来越显赫的地位。众多无名之辈通过互联网成了网上的名人。也许有人会说,草根始终是网络媒体中的匆匆过客,他们如流星般璀璨,却迅速消逝于瞬息万变的媒体大潮中。但是,无法否认“流星雨”的美丽与价值,就在不经意问,草根文化破茧而出、跃然眼前,成为这个时代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孙霁 《报刊之友》2013,(10):146-147
“萌”这个几年前只有日本动漫迷才会了解的词汇,如今却成为了日常用语,从娱乐明星,到政府微博,再到电影电视剧,“卖萌”行为无处不在。近来“萌文化”已从青少年群体走向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日益成为了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将从个人心理,文化产业,大众媒介的娱乐化以及政府角色转换等角度,对这一变化过程加以分析,探讨其流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霁 《今传媒》2013,(10):146-147
"萌"这个几年前只有日本动漫迷才会了解的词汇,如今却成为了日常用语,从娱乐明星,到政府微博,再到电影电视剧,"卖萌"行为无处不在。近来"萌文化"已从青少年群体走向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日益成为了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将从个人心理,文化产业,大众媒介的娱乐化以及政府角色转换等角度,对这一变化过程加以分析,探讨其流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渎圣侮贤之优戏表演,绵廷不绝,其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讹语影带、插科打诨的形式,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牵动道德、政治与学术文化的敏感神经,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以丰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早期戏剧民间形态孕育中不可多得的“真戏弄”。  相似文献   

17.
古戏台对嵊州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说它特别,是因为从这个“符号”中可以解读出嵊州地域文化的许多内涵,而嵊州文化又是中华文化在这个特定区域内的一个显示点。因此,我们对这样一个题材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使命感,也想通过《越乡古戏台》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嵊州戏台所蕴涵的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位年轻女记者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回答说:做一个专家型记者. 我说:记者--尤其我们这种体制下的记者,就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到四十多岁,仍然提拔不上去,仍在做一个大头记者,青春早已消失,热情也已不在,还一直比着领导的讲话、材料,完全应声虫似地"解读",我不信有几个记者还有采访、写稿的兴趣--尤其你自己内心还认为有时是在说假话.所以,做一专家型记者,经常写"专家型报道",像大学教授那样,像在做学术一样地研究手中的报道,一直钻研到七八十岁,也会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20.
记者与文化     
传承文化是媒体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应该是文化的使者。他采写的每一篇稿件,都应有些文化味。良知守护、道义担当、思辨升华、爱美识美,应该是记者文化身份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