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莉莉 《科教文汇》2011,(36):197-198
产业升级是产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一个自然过程,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应把产业升级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以升级促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升级  相似文献   

2.
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总结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升级理论基础上,提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包含五个方面的升级即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外向关联、社会资本和创新系统的升级。通过剖析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集群的升级历程,对我国大陆产业集群尤其是制造业集群的升级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产业升级的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量的产业升级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产业升级的内涵、产业升级的路径,并重点分析浙江省的产业升级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强调,为实现浙江省产业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将是一项任重道远且至关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利用种群竞争、创业导向及自组织三种理论,通过模型构建及推导,构建了区域产业升级的研究框架及分析了实现逻辑,尤其是利用自组织理论将微观层面的创业导向应用于中观层面的产业升级。主要结论有:(1)种群竞争是产业升级的基本形态;(2)创业导向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3)自组织是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基于此,结合区域特征,可以为其产业升级的策略选择及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吴彦敏 《科教文汇》2013,(17):204-205
产业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加快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保险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不仅能以此为机遇,参与到产业升级的进程之中,而且具有的投资和保障功能又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推动产业联盟转型升级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点。为此,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化视角出发,分析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以及升级本质,结合主要升级压力提出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概念模型,并选择农业装备产业联盟、闪联产业联盟和TD产业联盟进行多案例研究,探究不同升级情境下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的基本类型及差异性。研究发现:(1)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可视为横向“技术-产品-市场”层级结构与纵向“创新协作网络-价值采用网络”共同构成的纵横网络结构,其结构化升级本质为创新协作网络与价值采用网络间的协调升级;(2)基于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过程特征,凝练新价值主张引领升级路径、核心创新平台辐射升级路径、多样性关系嵌入升级路径三条基本升级路径;(3)面临的升级压力、升级起点和升级关键控制点共同决定了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间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拓展创新生态系统、产业联盟等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我国产业联盟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要素集聚是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基于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选取全国27个具有明显产业集群现象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值,发现出口贸易集聚、资本要素集聚及企业单位数量集聚与产业升级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新要素和人才要素集聚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反而不明显,由此判定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推动要素集聚向人才化、平台化、高端化、战略化发展将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升级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8—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对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溢出效应,产业升级的创新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自主创新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产业升级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研究的方式,确定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能力的内涵;其次,从创新驱动角度出发,对产业升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将影响产业升级能力的因素划分为4大类,即产业升级能力的物质保障基础环境,产业升级能力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能力的基础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升级能力的支撑效益状况。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型识别其中优势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方向和路径。文章指出,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根据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识别,产业升级应沿着与现有产品临近度高、空间密度高的方向进行,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产品复杂度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1.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光伏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微观视角对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GVC思路把创新驱动形式分为上游驱动、中游驱动和下游驱动,针对创新驱动三阶段如何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依据上述原理,结合光伏产业的实际情况,从价值链升级的层面提出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升级的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曾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正经历严峻的挑战。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用新的视角考察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濮院羊毛衫产业集群为案例,从国内价值链视角研究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能够依托国内市场实现功能升级,专业市场的升级又能助推其功能升级,而价值链支持系统是影响其功能升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将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创新环境、国外知识资本引进等要素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实证检验国际知识资本转移对环渤海、长三角、华南、中部等七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本土创新努力与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基本动力;技术引进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整体效果不明显;新产品出口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但在其他区域国际知识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升级的微观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双元性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仍缺乏一套较好的可供政策制订参考的理论框架和方案.基于Coleman的微观一宏观关系模型,尝试将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关联与对接,试图构建一个产业升级的跨层次模型,从而揭示产业升级的微观实现机制.具体而言,从双元性理论视角,强调产业升级是一个兼顾对现有产业的开发式创新和对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外学者开始尝试从技术链理论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以产业技术链理论框架为指导,对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链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及治理结构进行剖析,以便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升级进行指导.产业升级关键是地方产业的技术系统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体系对接,融入全球技术链,不断进行渐进性技术创新,准确把握产业技术的极限,及时研发产业替代技术,实现产业技术链的链间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从GVC驱动机制理论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环节是当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关键环节,其中RD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产业GVC升级具有不同作用;生产环节中技术效率和销售环节中利润率的提高同样有助于产业的GVC升级,但出口规模的扩大却不利于产业的GVC升级。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GVC升级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高技术产业升级指标基础上,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2004—2012年期间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种类属性和产业所处地区变量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高技术产业升级之间的调节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引进总体上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升级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技术产业所属的具体产业属性以及高科技产业所处的具体地域位置。技术引进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最佳,技术引进对电子及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果不显著。技术引进对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效果最佳,西部和东部地区效果次之。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效果在东部地区体现了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构成与地位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国内该产业市场主体结构与发展动力,进而创新性地从产业价值链与区域联动发展双重视角提出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模式,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论述其产业联动发展与升级对策。研究发现: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四大产业市场主体对于不同区域的贡献差异较大。就区域产业升级动力而言,一是产业市场主体构成与外部升级环境要素的诱导,二是本土企业的自我强化与学习创新。从长远来看,打造产业公共平台、成立配套服务机构和构建产业园区是支撑区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联动发展与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主要是指技术转型、产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型、金融及经济体制转型的合成变动,其中主要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升级过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产业升级的障碍,指出要加快科技投入体制改革,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注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差别,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规模,顺利实现中国的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东莞产业升级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指出东莞产业升级的难点,提出了东莞产业升级的政策选择,对于人们了解和促进东莞产业升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