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工作方式,有其独特的技巧。如果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享受,也是学生的一种享受。下面的3位教师就爱上了这些"另类批评"。  相似文献   

2.
批评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工作方式,有其独特的技巧。如果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享受,也是学生的一种享受。下面的3位教师就爱上了这些"另类批评"。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滥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接受教育是真诚的,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有一天物理课上,郑灵杰同学故意哗众取宠做怪样,惹得班上同学哄堂大笑.课后我找到他,"谁叫你昨天冤枉我呀?"他一开口,吓我一跳.此时我才回想起昨天物理课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在批评的时候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6.
所谓"绿色批评"就是批评时要讲究技巧,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学生既能接受,又利于其改正.怎样让"绿色批评"成为一种具有人文内涵且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式。必要的批评或许永远不会废止,不过,将批评减到最少应是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取友谊和影响他人》一书中指出:"批评是无用的,因为批评使人处于防御姿态,并且通常使人努力找理由辩驳自己无错。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一个人珍贵的骄傲,伤害一个人的自我尊重,并且易唤起愤怒。"那么,  相似文献   

8.
嵇一甫 《考试周刊》2007,(31):33-34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而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批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管理者,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与方法,使批评变得"美"一些,才能真正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于永正在语文教学方面是一位专家,他有一句教育格言"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回想起他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一些独特方法,确实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你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你就是个失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无批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提法,各位教育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褒贬不一,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角度,认为"批评"与"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批评指正的成分,因而把"无批评教育"视为是一种教育理想状态,但是没有办法在实  相似文献   

13.
明检妹 《小学生》2013,(11):112-112
听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提醒、警示,是纠正缺点的有效手段。教育工作者在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有根有据,要就事论事,还要有回旋余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师生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提倡使用褒扬的方式,能不批评则尽量不批评。然而缺少批评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引力。作为教师,既想不违背教育改革理念,又想实现批评教育目的,此时就可以尝试利用"曲径通幽巧达意"这种曲线批评艺术来让批评教育结出美丽的果实,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审美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印象主义批评代表李健吾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中国传统批评和自身京派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世界。本文对他的批评理论渊源及其批评文章展开分析,认为"奇遇"、"表现"、"相对"正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神、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大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当一名学生因违纪受到教师的批评后,总会有一些学生对被批评者表示同情,特别是那些过去对老师不满的学生有时甚至会"紧密团结"在被批评者的周围,公开为其喊冤鸣不平。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批评后的"同情者效应"。批评后的"同情者效应"是建立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基础上的一种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被批评的学生只要不是犯了引起众怒的错误,其他同学就不会幸灾乐祸。其他学生对被批评者的同情会使被批评者获得一种心理安慰,较快地从懊悔与失落中走出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积极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批评方式,防止批评产生负效应.笔者常用的批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已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攀登的目标。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着力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