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讲木炭的吸附性时 ,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吸附作用 ,而是指导学生 ,先观察木炭分别放入盛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盛红墨水的烧杯里的现象 ,根据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红墨水的红颜色到什么地方去了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从而抓住这两个演示实验 ,所反映出事物的特征 ,即这些物质的微粒被吸附在疏松多孔的木炭孔隙表面上 ,从而使学生形成吸附作用的初步概念。这两个演示实验 ,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更好。1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  在锥形瓶内首先收集一瓶干燥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迅速放入已经…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 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81页[实验5—3]的“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按教材介绍的方法不易将红墨水的颜色吸附尽,从而现象不明显,课堂上可以采用木炭吸附作用的对比实验,其现象明显,效果好。 实验用品:过滤器两个,漏斗架一个,小烧杯两个,活性炭(或木炭,砂子(冲洗后),红墨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另外,木炭屑容易使水变黑,不便于观察红墨水褪色的现象.笔者将实验改进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木炭对二氧化氮气体的吸附和对溶液中红色素的吸附.一.实验装置A.具支试管,B.可上下移动的铜丝,C.悬挂在铜丝上的铜箔,D.1mL浓硝酸,E.本炭块,F.1滴红墨水溶于50mL蒸馏水中形成的溶液,G.小汽球,K1、K2、K3是橡胶管上的止水夹.二.实验操作1.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开启K1、K3,关闭K2,微热试管若U型管水面左降右升,再开启K2,气球胀大,U型管水面左升右降,说明气密.2.拆开装置,在试管底部加1mL浓硝酸,在试管的胶塞上插铜丝,铜丝上挂少量铜箔,将胶塞塞紧试管,锥形瓶中放入预先灼烧过的…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中安排了两个验证木炭吸附性的演示实验:[实验5—2]和[实验5—3]。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该实验的探索性,在设计教学时,我们结合课后习题3对上述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  相似文献   

8.
木炭是一种多孔性固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不但能吸附溶液中的有色物质,还能吸附气体,特别是对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a.用镊子夹住木炭块,放在充满水并倒立在烧杯中的试管下面,或用铁丝缠住木炭块,迅速伸进盛满水倾斜的烧瓶中,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上升到容器顶部,使水面下降(图1-a),从而证明木炭里有许多小孔隙,是一种多孔性物质。b.在橡皮塞或软木塞的细端装上一个V形长白铁片(图1-b)。将集满氨气的蒸馏烧瓶的支管浸入植物油或其它油类中,然后将V形铁片上放有木炭的塞子塞紧瓶口,…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若按课本或教参所述的方法操作,很难从黑色混和物中辨认出被还原出的红色的铜,现象很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终于找到一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办法,下面就介绍改进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装置。取一束红色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焰中加热至全部变成黑色(用以代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然后埋入研细的木炭粉中,置于试管底部,让部分覆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露出炭粉,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实验改进3则     
1对研究通电线圈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改进 华师大版科学8年级(下)P94,有一个研究通电线圈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笔者在做这一实验时,发现不带铁钉的线圈不能吸引回形针。原因是线圈很难绕得紧密,因此产生的磁性较弱,不能吸引回形针。用铁粉代替回形针后,线圈就能吸引铁粉。只要比较线圈所吸铁粉的多少,就能知道磁性强弱。  相似文献   

11.
实验改进3则     
正1对研究通电线圈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改进华师大版科学8年级(下)P94,有一个研究通电线圈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笔者在做这一实验时,发现不带铁钉的线圈不能吸引回形针。原因是线圈很难绕得紧密,因此产生的磁性较弱,不能吸引回形针。用铁粉代替回形针后,线圈就能吸引铁粉。只要比较线圈所吸铁粉的多少,就能知道磁性强弱。改进后的实验很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5-3]演示实验,说明了无定形碳具有吸附性,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用几块烘烤过的木碳做实验,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5-3]演示实验 ,说明了无定形碳具有吸附性 ,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 ,用几块烘烤过的木碳做实验 ,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 :一是块状的木炭与红色墨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 ;二是木炭不可能只吸附红墨水中的红色素。如果改用活性碳做该实验 ,对实验方法不加以改进 ,则整个试管内都悬浮着活性碳的黑色小颗粒 ,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更难于观察 ,因为活性碳小颗粒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沉淀。经对该实验作如下改进后 ,其实验现象十分显著。具体作法是 :将活性碳粉末加入到有红色墨水的试管中 ,振荡后 ,整个试管都悬浮着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弯导管改进活性炭吸附性实验,简便、快速、现象明显,适合演示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5.
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改进按图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在锥形瓶内收集满氯气,然后放入几块木炭,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轻轻摇动锥形瓶。由于木炭吸附了氯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同时瓶内气压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具支试管中食盐水液面上升。崇信县中学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具支试管、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活性炭粉末、粗棉花做灯芯的酒精灯等简易器材,创新设计一种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简易装置。该装置具有设计简单、耗时短、节约药品、现象明显且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提出人:山东莒县二中程永灵孙振娟荆亚林验证人:浙江省温州瓯海梧田中学黄海孟李阔斌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较为重要的实验之一。若按课本装置操作,生成物不结块,产气量少,澄清石灰水几乎不变浑浊。但按附图装置操作,实验效果良好。一、...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5-2]和[实验5-3]演示了木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关于[实验5-2]a.往集气瓶中添加几小块木炭时,要打开集气瓶盖,这样会使一部分有毒的NO2气体从瓶中逸出,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b.在摇动集气瓶时,木炭因碰撞瓶壁而使瓶壁沾上黑色的木炭小颗粒,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吸附红棕色的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d.所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分别取约占试管体积1/5的浓硝酸,把铜导线(或用塑料线栓一小铜片),同时放入两试管的浓硝酸中,(试管后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