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面对化学学习中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巨大差异,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归因而导致自我效能感低、成就水平低以及消极的心理定式,从而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教师应注意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利用实验培养兴趣,运用合理情景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分层教学及时给予肯定,以帮助学生转化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高一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学习表现,分析了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3.
4.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5.
分析习得性无助感的个案.查找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探讨解决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功。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动力和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又大多倾向放弃,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胜任,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它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新老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由于这一现象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等问题,加之“如何学会学习”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重要教育命题作为背景,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习得性无助”现象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中小学教育的现实难题,目前尚缺少切实有效的教育干预。本文从物理学习角度着重论述了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点、无助现象的形成原因、对无助现象的有效干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习得性无助现象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学生经过学习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为预防这些学生逐步成为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而成为问题学生,试通过对他们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找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英语学习中的障碍———“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学习者来说,“习得性无助”并非先天具有,而是由于后天失败的经验所造成的。本文分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6种矫正“习得性无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职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渐成燎原之势,因此,高职教育研究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初步探讨,认为“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错误观念,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同学的错误影响以及他们自己的错误归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某些特定的挫折体验以后往往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行为,他们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努力避免失败,力求避免无法实现的目标,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堕落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成因,并从认知评价方式、认知归因方式的改变、行为的强化训练及目标激励训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集体习得性无助现象很普遍,给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带来很大弊端,表现为集体观念淡泊、班风学风不正、缺乏奋斗目标等.通过对此现象的成因分析,探索出几点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中职学生由无助变有助.  相似文献   

13.
冯杰  涂泓  许花 《中学物理》2015,(1):12-14
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当多次遇到困难而未能解决时,感到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表现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物理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困难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说在各科学习困难的人数上,物理学科最多,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  相似文献   

14.
成人学习者习得性无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洪  陈恩伦 《成人教育》2009,29(2):48-49
习得性无助是有机体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在经过某种无意识的学习之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了解成人学习者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成人学习的效率,对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中职教育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崇拜歌星明星、标新立异、与素爱暴力滋事的人为伍和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中的表现,如何应对这一类的学生,对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归因方式是形成幼儿习得性无助的重要因素。习得性无助会导致幼儿低成就动机水平、消极的自我认知和悲观、负性的情绪。缓解幼儿习得性无助有以下策略:通过游戏活动创造成功体验,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正能量,做好幼儿的榜样示范;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产生移情,引导幼儿积极归因。  相似文献   

17.
"习得性无助"是学生学习化学严重的障碍,本文提出了一些做法,诸如:播种兴趣、正确归因、别伤自尊、情景创设等,每个观点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做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阶段是个体乐观心态形成的关键时期,掌控感缺失和消极解释风格会导致幼儿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教师作为幼儿生活的主导者,是幼儿成长过程评价的主体。面对幼儿的无助,教师及时介入能引导幼儿以乐观心态冷静分析问题,勇敢面对挫折,形成乐观解释风格与习得性乐观。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现象在非重点高中学生中经常出现,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学习习惯不良等。对非重点高中学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干预主要有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外部干预包括家长和教师的干预,内部干预包括归因训练和语义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0.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一种事物经历过多次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消极逃避的心理状态,进而对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从习得性无助提出之日起,心理学家就针对这个问题在不同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最早的研究在动物身上进行,此后进一步扩展到对人类的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防治措施等,有助于加深对儿童习得性无助的认识,有效地干预和化解儿童的习得性无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