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标将"对话"列为现代课程重要的主题词,成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阅读"。这里我想阐述的"对话",应是真诚的对话,为什么是真诚的对话呢?笔者认为,文本的"读说听写"全是在"阅读——思考——感悟"中进行的,"读听"包含思考、感悟,"说、写"就是在思考感悟基础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是真诚的,进入文本的阅读"对话",带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进入写作状态的"对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的对话多向交叉、构成多个回路,但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最核心的,学生无疑是阅读活动的"第一主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仅凭浅层次的用"口"阅读、以"声"对话,显然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就要让学生亲历阅读历程,用"心"阅读,以"言"对话,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会表达。有了  相似文献   

3.
瞿卫华 《江苏教育》2014,(17):31-32
对话型读书笔记立足"阅读即对话"的本质,在阅读辅导者创设的多维交互式阅读情境中,引导学生与整本书、与阅读辅导者、与阅读伙伴之间展开对话,实现意义分享与共建,最终达成阅读成长。情境性、交互性、辅助性是对话型读书笔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多方参与的对话过程。学生、教师和编者与文本之间的阅读对话是课堂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和基石。本文将论述三者如何以各自特殊身份与文本展开阅读对话。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诗歌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对"对话"阅读课堂进行反思与探索.本文主要呈现《将进酒》教学对话主题,总结不足:对话准备不足、课堂对话单一和课外对话缺失. 一、课堂对话呈现 课堂阅读对话主题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相似文献   

12.
陈英 《中小学电教》2009,(11):64-64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扬弃了传统的"训诲—驯化""传授—训练"的教学方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阅读教学就是多重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对话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学生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和筛选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正兵 《教师》2015,(4):6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给人许多思索:阅读是什么,阅读教学又该如何面对,对话又是什么,如何对话?作为实践层面的一线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感到"对话"的教学方式给我和我的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快乐。1.新课程给"对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阅读应该是人生的一部分,阅读与人的思想和感情、与人的精神和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来"对话",目的是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阅读对话教学实践为着力点,解读当前阅读对话的无理性状态,阐述"生本理念"的内涵意蕴,强调阅读对话需要"生本理念"的深度融合与高度关照,探寻"生本理念"下阅读对话的实践路径,运用恰如其分的策略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潜心会文,静心思考,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我之间思想和心灵上的深层对话,最终让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如"阅读是应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教学理念?为什么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对话呢?一、什么是"对话",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提出"对话"的要求"对话"一说本是文艺理论学中的一个观点。20世纪80年代,一种被称为"读者论"的现代阅读论在德国问世。这种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课程的理念精神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整个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