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对生活深入细致的体验 ,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味。其实 ,只要老师适当捕捉生活中的场景 ,顺势点拨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学生的作文就生动活泼。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在家写的《同学之间》这篇作文时 ,发现有一位学生写同学王某的外貌简直是张冠李戴。我拿那位学生的作文在班里读 ,快要读到描写王某的外貌时 ,我叫王某到老师办公室去一下。小作者是这样写的 :“他圆圆的脸 ,高高的鼻梁 ,乌黑发亮的眼睛 ,配上那套新球服显得很帅气。”我读到这里停下。这时我把王某叫进教室 ,同学们像第一次见面似的仔细打量起来。于是我出示了《少…  相似文献   

3.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外貌就更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了,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极细微的差别。可是,许多同学的文章里,写孩子总是“圆圆的脸蛋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写大人则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写老人就是“眼里透出慈祥的神情”,这样的外貌描写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色彩。这些外貌描写上的套话、空话,对表现人物特点根本没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写?因为自己并未仔细观察,不过是偷懒捡现成,人云亦云。我们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不会落入俗套。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  相似文献   

4.
师:老师昨天看了同学的一篇作文,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我的弟弟很调皮,很可爱。他长着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扁扁的鼻子,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多可爱呀。”同学们说这是一段什么描写?生:外貌描写。师:外貌特点是什么?生:黑头发,大眼睛,红嘴唇,白牙齿,扁鼻子。师:人物个性如何呢?生:调皮,可爱。师:人物特点能反映人物个性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1:因为外貌描写不生动,不具体。生2:因为人物特点与人物个性缺乏必然联系。师:所以人物个性不明显,不突出,不鲜活。这一节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把人物写活,请大家读一下教学目标。生:1.尝试…  相似文献   

5.
学生笔下的人物大多一个样,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抓不住特点,所以写不出富有个性的人物。为此,我设计了一堂将作文训练穿插于游戏活动中的作文训练课,过程是这样的: 课伊始,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做一个“让我猜猜你是谁”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做到“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胆发言,仔细倾听”。接着宣布游戏的规则:游戏需七个人,一个人被蒙上眼睛,其余六人牵着手围着他转圈。蒙着眼睛的同学伸手去抓这六位同学,抓到后要猜出被抓的同学是谁,还要说说这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如果猜不出,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描述被抓…  相似文献   

6.
(三)人物外貌比美赛上个星期六,作文人物接见室举行了"人物外貌比美赛",邀请了那些外貌小作者去观看自己写的作文人物表演。比美赛就在作文人物接见室里进行。那些要参加表演的作文人物,一个个小不点似的,非常有趣!据主持人说,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指导课上,到教师要求学生写草稿时,总不忘还要说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一句话:"同学们,作文一定要选有意义的事情写!"教师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最后也总不忘记这样的"叮咛":"同学们,记的事情一定要有意义啊!""有意义""有意义"……教师的话对学生而言就是"圣旨",因而学生只要一提起笔,满脑子都是"有意义"。于是乎,学生为了把作文或是日记或是周记写得"有意义",就只能细细"盘算"起来:写"吃"有意义吗没意义;写"喝"有意义吗?没意义;写"玩"有意义吗没意义;写"乐"有意义吗?没意义。于是乎为了"有意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时,经常遇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状况,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名家名作 几年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范文,进行模仿作文训练的练习,让学生先仿写,作"葫芦文"式的练习.从范文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语言文字到作文材料等仿照写作.如教学阿累的《一面》这篇课文,学生对课文鲁迅的人物外貌描写颇感科特色,我就让学生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要求学生不写出姓名,写自己班上同学或某一任课老师的外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说给大家听,能使大家一听后就知道是谁.学生杨灵仔细观察了班上一位不够文明的同学后,是这样描写其外貌的:不知为什么,一看见他我就想笑,而且越看越想笑.你看,他又矮又胖,衬衫经常敞开着露出个大肚子来,一条白色的牛仔裤把他那条又粗又大的腿紧紧地包着.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时,是这样进行外貌描写的:"她那鹅蛋般的脸上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教师要学生改"长"为另一字,学生为难了.教师启发说:"'长'指长出来,眼睛没有凸出脸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一、再现生活,激发习作欲望师:同学们,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看——(课件依次显示六幅生活图片)师: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生:只要用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非常美好。生:生活这样美好,是因为有许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评价当下学生作文时,曾感叹: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是的,现在许多同学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境遇里,这样的境遇会让同学们脱离生活,特别是会脱离现实生活的底层生态,于是好多作文仅有自赏自恋的"小资情调",却少有关注天下苍生的人文情怀.如何让作文走出仅有情调的轻薄,多一些大爱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12.
上个星期六,作文城的"作文人物接见室"里举行了"人物外貌比美赛",邀请了那些写外貌的小作者去观看自己的作文人物表演。那些要参加表演的作文人物,一个个小不点似的,非常有趣!据主持人说,上台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人的外貌时,常常犯愁,难以下笔。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写人外貌有三个元素——身材、穿着、容貌。身材就是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穿着就是衣服裤子鞋子;容貌说得简单点儿就是头发、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大部分同学将这些部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往往将人物写成"克隆人"。小丽这样描写妈妈:"我的妈妈今年三十五岁了,个头不高,喜欢穿短短的裙子。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小小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命题作文:介绍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写写你自己、你最敬佩的人等等。这些都是写人的作文。写人的作文,要求你们写出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虽然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每天和老师、同学、邻居、家人打交道,可一旦让你将他们写出来,就会发现无话可写,或者写出来的人都千人一面。写小男孩,都是虎头虎脑,机灵调皮,写小女孩,都是大大的眼睛,扎着蝴蝶结,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决不会把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弄错,但一旦写在作文中,如果不写他们的名字,只写他们的外貌,性格特征,没有…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学习了物理课程之后,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回答是:有"要"方.只要同学们一起照着做就一定能学好物理,请看下面七副"要"方.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千人一面"。写同学,女生就是苹果似的脸、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男生就是国字睑、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外貌描写既可用于张三也可用于李四,失去了外貌描写应有的作用。毛病之二是面面俱到、求全求齐。往往是,脸上的五官都写到,胡子头发全写齐,结果既浪费笔墨,又没能把人物写活。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了生活这个源头,闭门造车,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是生硬的,枯涩的,漏洞百出的。有的同学就会感叹:"我们整天呆在校园里,生活上"三点一线",枯燥至极,没有什么新鲜素材,有什么可写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局面呢?一、引导学生们用心观察生活的确,中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有些枯燥,但只要细细品味,就自有它的一番滋味。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过程,是自己真情率性的流露。引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中,面对一个平常的作文命题,常有学生迟迟不能动笔写作,即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写出来,往往也是寥寥数语、空洞无物。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获得写作灵感和素材?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一、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美"的前提,就是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9.
一谈到写人的作文,许多老师就自然会想到学生往往只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对于人物的外貌重视不够。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亮相一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貌特征。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迫切需要树立"快乐作文"的理念,把平日里的"苦差事"变成人见人爱的"非常可乐". 一、倡导快乐作文,要探寻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 中学生十几年的社会生活经历,不可能说没有生活积累,但许多同学为什么一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导致作文内容贫乏呢?套用一句名言:头脑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