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构建积极的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构建积极的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1为激发热情而设计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在学生知道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实效.新课标也提出要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数学教学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该如何更有效地教,学生要怎样更有效地学,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针对这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脑子里对于数学留下的所谓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教学课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变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数学教学更应该是一种活动,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学生才是主导者.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即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等方面进行探索.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标准没有否认模仿与记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更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理念为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标注了新的高度,它更加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探索求知活动为主线展开并组织教学,而教师仅仅作为一堂课的导演,组织教学活动,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同伴互助,组际交流获得牢固的知识与深切的感受。合作学习将逐步成为学生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胡霞 《新疆教育》2013,(16):37-37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高中数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德育素质、数学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数学教学能力素质以及数学科研能力素质等。如何培养高中数学的教师素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  相似文献   

13.
担心与放手     
新课程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课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数学教师的任务不是机械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将所学知识用在生活中.我在教学中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做,认为学生只要多做题、多练习就可以了。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只注重实践,而淡化概念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概念教学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是初中数学中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提出了要把数学教学的标准从原来的"双基"改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课程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组织学生探索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18.
综合平台·教学一得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数学学习,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建构形成自身的思维形式."再创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2005年秋学期开始江苏省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理念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课堂新模式来实施新课程,便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二、实验目的(1)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探索未知的欲望,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确保不同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2)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身“再创造”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并强调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应该由学生提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