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相似文献   

2.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发挥.下面,我们结合数学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条考试的建议,以便使同学们临场不慌,并能在紧张的考试中超水平发挥.1提前进入“角色”高考前一个晚上睡足八个小时,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并做好下列准备:1.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一种满足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具有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的作用.有效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促进学生的情绪高涨,使学生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谈谈有效导入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上,特别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艺术化的讲解,变抽象为具体,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沟通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喜欢)在沸羊羊、懒羊羊、喜羊羊和美羊羊中,你最喜欢哪只羊?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应当把握"简易、自然、有效"这六个字.简易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给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空间,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率."自然"即顺应师生的需要,顺应"教学"的需要."有效"即要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数学本质,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否则不如开门见山进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时效性、层次性、发散性、开放性、趣味性,富于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重视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与发展,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数学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严谨性等,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教师应优化数学课堂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思维积极性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  相似文献   

10.
<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无忧无虑的玩中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何不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玩数学"的学习活动呢?这样一来,数学学习过程就会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堂也会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充满了活力。一、在巧妙的"导课"中"玩数学"1.在生活情境中"玩数学"。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置于日常生活当中,做到数学生活化。学生看到、听到、想到的情境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能更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新时代数学学习的必须经历的环节.一、让学生经历数学情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情境设计备受广大教师重视.因为,好的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生长,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的引入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数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呢?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暨第十一届年会"上,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中的情境设计对之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摘录如下,以供赏析.  相似文献   

14.
1 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得当《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情境创设通常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在这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创设了适宜的思维情境,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引人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思维情境,借助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数学学科自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的情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事实表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设计数学问题情境;设计数学故事(或数学历史)情境;设计实验型情境;设计信息型情境;设计探究型情境;设计悬念型情境等。  相似文献   

18.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进而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进入佳境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创设数学情境,是教学设计时要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数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形象和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和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串"指以突显学习矛盾为目的,直观再现知识表征的事物(背景)系列及矛盾群.数学课堂"情境串"是一种具有统一目标指向,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跟进的学习组块.基于对数学课堂"情境串"的理解,本人近年来着力进行了依托"情境串"的数学课堂设计实践,尝试建立了如下几种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改的今天,情境数学越来越受欢迎,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以"认识圆周长"教学片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