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蜀道不再难     
年轻的李白走在崎岖的蜀道上,曾仰天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他为什么仍然要走?蚕丛及鱼凫的后代子孙为什么也仍然要走,边走边叹?是什么吸引了这些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仍执著向前的人们?且将那蜀道看作一条人生小  相似文献   

2.
天堑变通途     
江亦朗  邓静怡 《红领巾》2022,(11):22-23
<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蜀道难》,给世人描绘了蜀道的“难难难”,可我偏不信!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伙伴来到剑门关,一探究竟。刚刚进入景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大自然如鬼斧神工一般,把眼前这座大山从中间劈开,只见两侧的悬崖峭壁寸草不生,只有光秃秃的岩石高耸入云。在中间狭窄的山谷中,耸立着一座威风凛凛的关楼。这就是“一夫当关,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鸟儿能飞过"蜀道"么?李白《蜀道难》为了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极言太白峰的高,鸟儿只有从山的低缺处才能通过。后面又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来反衬山之高。"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两句放在一起,鸟儿能不能飞过"蜀道"呢?笔者以为,二者存在矛盾,少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诗作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世诗人从李白的《蜀道难》的趣旨"难"的相反角度出发,以《蜀道易》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作.较典型的有唐代陆畅的《蜀道易》,宋代晁说之、范成大的蜀道诗,明代方孝孺的《蜀道易·有序》,现代郭沫若的《蜀道奇》.《蜀道易》系列诗作,在表现内容上,从"难"转"易",实际上是对李白的《蜀道难》的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5.
【我解读】 《与朱元思书》是南北朝时期梁代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课文为其节录。作者借对旅途所见的富春江两岸秀美雄奇的山光水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对世俗社会的鄙弃。这篇山水小品虽仅144个字,却将一座奇山、一条异水、一个不俗之人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语音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可以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语音教学既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寻找语音教学的优化模式,帮助学生找到打开英语学习大门的钥匙,玉山县明德小学英语组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语音教学模式的探究"为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评课、...  相似文献   

7.
《蜀遭奇》是郭老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八日乘江津轮出三峡时在舟中作的。他在这首诗的题解中说:“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视为畏途,今略拟其体而反其意,作《蜀道奇》。” 大家知道,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初到长安时送友人入蜀写的一首乐府体裁的诗。这首诗,以雄健的语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调,描绘了蜀中地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环境的恐怖,寓寄了作者对当时即  相似文献   

8.
《观潮》作者仅用五百来字,就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雄奇景象。并巧妙地调动了读者多种感官,多触角和多层次感知这一“天下奇观”。一、意觉中感“奇”“平静的水面……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水平如镜的钱塘江诱人沉醉于安详而宁静的天地,薄雾象魔布遮掩了江面真相,引人产生神秘之感。“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这就把大江渲染衬托得丰富多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大潮刨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叩开  相似文献   

9.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5,(Z1):18-23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整个历程的集体气质和独特风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学校既有的发展历程,总结提炼学校独有的文化孕伏,才能建设具有广泛认同度的学校文化。——题记四川东北的巴中,西接陕西汉中,古为巴郡、巴州治所。秦岭横亘形成独有的自然风貌,让大唐诗人李白发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想象扩张。璀璨的历史星空中,巴州文化以独特的人文景观融入中国历史的博大与辉煌。武王伐纣,有巴人部落以独特的士气,加入正义之师的行阵;三国时,巴郡太守严颜以"投降"的方式,诠释了"义释"的正义命题;望王台上,至今犹有踏青的人们凭吊大唐  相似文献   

10.
走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地区,是在连绵不断的秦岭、巴山、岷山之间,以"蜀道"为纽带的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纵贯成都以北的德阳、绵阳、广元三市,是一条著名的"三国蜀汉文化寻踪之旅",沿途可领略到可歌可泣的三国蜀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莺莺传》的艺术魅力得到了的读者的广泛认同。探究其艺术魅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奇"之魅,即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奇与情节设置之奇";真"之美,莺莺这个典型形象符合现代文学理论的"特征性"原则,具体、生动而独特,这一点与小说的自叙传性质密切相关;矛盾的张力,作品中的多重矛盾吸引读者探索作品为表层话语所遮蔽的深层意识,产生了一种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2.
在写作文时,只有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1.举实例。文章应该充分做到让事实说话,这才是写具体的最好办法之一。比如在写人时就要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个人的特征是怎样的。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相似文献   

13.
一、“自然之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蜀道高危、险要的总体特征,描绘了众多的自然形象,形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蜀道雄奇壮美的形象。试看:山岩险峻,绝壁森严;剑门峥嵘,关塞路断;鹤飞不过,猿猱愁攀,子规悲啼,飞鸟不安;枯松倒挂,古木参天;飞湍扬雪,瀑布挂川;明月皎皎,星辰当巅。而且,诗人还将有关的神话传说精心融于诗篇之中,使得蜀道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色彩,更显得情趣盎然。这里,有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的开国之艰,有五位壮士中途遇难化为五岭从而沟通了秦蜀之地的壮举,有羲和遇险…  相似文献   

14.
悠悠秦岭,巍巍终南.数千年来,它养育着无数代子民;从古至今,"穿越秦岭"也让世人饱尝辛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便是这样的千古感叹.  相似文献   

15.
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名句。也许,这是诗人当时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它是化解误会的有效手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对方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乐府诗《蜀道难》,是流传千古的名篇。篇中有三处反复唱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字究竟怎样解释,一般多习而不察。据笔者所闻,差不多全是解为“困难”、“难行”的“难”。对于这个问题,不可以不明辨,特别是它出现在名篇里。主语是“蜀道”,谓语是“难”。“难”字解为“困难”的“难”,便在语法上发生了主谓不相应的毛病。倘若把“蜀道难”解释为“蜀道难行”,这样又无端增出一个“行”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一)这篇文章是一篇有名的游记,它描绘了五岳之首泰山的雄伟丰姿和它的景物特色。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这些描写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爱国主义热情。(二)学习本文线索清楚,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三)这篇文章语言简炼、形象、具体.特别是对景物的描写,虽廖廖几笔,却能把大自然的美妙奇景,生动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情系臊子面     
巍峨的秦岭在家乡南部横亘,东逝的渭水见证了多少历史兴衰。渭水之畔、秦岭之北,这片沧桑且又焕发生机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岐山。我庆幸能生在这方山水之间,古公亶父定居于此,展开了她悠久文明的灿烂画卷。《诗经》中"周原芜芜,廑荼如饴"是对她秀美容颜的传神描绘。  相似文献   

20.
《蜀道难》是李白“送友人入蜀”时,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友人旅途艰险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说《蜀道难》是李白诸多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我们了解李白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称《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诗作中高超的艺术想象,充满张力的描写与抒情,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