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师:课下杨赛军同学问我,蚯蚓截成两段能活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我认为能活,因为蚯蚓有两个脑袋。(观点1)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大家想,蚯蚓要是有两个脑袋,如果一个脑袋想向前走,一个脑袋想往后退,会怎样呢?再说,蚯蚓若长两个脑袋,它在哪儿排泄呢?师:那你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和哥哥回到家乡——一个僻远的山区,帮助奶奶种农作物。在翻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蚯蚓,我问:“哥哥,你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吗?”哥哥说“蚯蚓是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哥哥反问我:“蚯蚓是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喜欢冷凉的环境?”我说:“蚯蚓是喜欢冷凉的环境,因为蚯蚓是喜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去钓鱼。钓竿已准备好,只差鱼饵了。用什么做鱼饵呢?小明提议用蚯蚓。我们就开始分头挖蚯蚓,可是找了很久,连蚯蚓的影子也没看到。我们奇怪了:平时最常见的就是它们了,应该不难找呀。  相似文献   

5.
王润滋 《湖南教育》2003,(20):33-34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随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然而,在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中,教学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探究的结果,或者是“为探究而探究”,忽视了学生探究的过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探究效果,教师的指导往往过于细致、具体,学生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探究环境,让他们真正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应该是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县级观摩学习,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授课教师采用课件辅助、科学探究相结合等教法.整个过程的教学环节无可挑剔,可是,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时,出现了疏忽.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安排了“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实验,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一、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科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本文调查了杭州市西湖区小学科学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调查发现:西湖区小学科学教师整体环境教育意识较强,但由于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边缘化,缺乏环境教育的教师培训,加之教师日常工作量大等,科学教师实施环境教育能力略显不足。为提高科学教师环境教育能力,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二要增强科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三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四要借助校外力量,增强科学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朴蕾 《阳光搜索》2014,(3):40-41
《蚯蚓》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在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猜想,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三维课程目标之一。何谓科学探究呢?现代教育科学中使用的"科学探究"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探究技能是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与保证。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探究者,必然要具有以下探究能力:根据现象和事实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和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能力;根据假设和条件,设计验证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教研员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科学概念的抽象性、科学知识的实践性以及解决方法的灵活性,也要求我们广大科学课教师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浩 《江苏教育》2000,(9):80-81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必须始于幼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应该从小开始。因为这种培养,不但要有内在成长的连续性,还要有外在培养环境的持续性。由此看来,在小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完全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韩玉明 《小学自然教学》2012,(7):M0002-M0002
在开展科学探究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等素质的不同,按照4至6名成员一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的时候,如果给各个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先锋小组、七彩虹小组、超越小组、花诗雨小组、夺冠小组、猎豹小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主要关键词之一。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自然(科学)课教学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对“研究后的研究”,40分钟以外的科学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注重教材中问题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关注与研究。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19.
谢浩瀚 《科学课》2009,(6):40-41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从而获得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探究动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教师,所需要的是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着力于应用能力、科学调查、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以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