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热”的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并开展“调查材料的导热性能”的活动.为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地观察到各种现象,笔者动手制作了教具“热传递及导热材料导热性能演示器”.该教具最大的特点是,控时、单列演示或可并列演示、成功率100%、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何树德 《科学课》2009,(1):60-60
1.特点和用途;用本教具可做物体的热传导现象实验和不同金属的导热性的比较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均适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面有两个演示实验,其中“摩擦和加热使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演示不大方便,且实验效果欠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的“热是如何传递”的问题,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在反复琢磨后,设计了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热“传递”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热传递实验是初中热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设计了以下创新实验方案,现简述如下。一、实验目的1.探究热传递的实质。2.探究黑色物体吸热能力与白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二、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5.
有关大气压的演示实验虽然很多,但能同时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客观现象的实验却很少。本教具通过安装在球状体容器上各个方向的6个气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同时胀大的现象,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事实得以直观表现。实验生动有趣,制作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装罟图加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沈小芹 《科学课》2009,(8):60-60
有关大气压的演示实验虽然很多,但能同时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客观现象的实验却很少。本教具通过安装在球状体容器上各个方向的6个气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同时胀大的现象,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事实得以直观表现。实验生动有趣,制作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装罟图加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陈文龙 《物理教师》2001,(12):11-11
新编高一物理教材中 ,反冲运动的演示实验要求必做 .本文介绍悬浮式反冲运动装置 ,不仅能连续平稳地旋转 ,还能改变转向 ;不仅可见度高 ,还具有趣味性 .制作也很容易 .1 制作及组装( 1)两个磁环 ( 3)铜管转轴( 2 ) ( 4 ) ( 5 )三通喷管图 1如图 1所示 ,1根粗铁丝下部侧折 ,固定在底座的一端 ;上部横折为臂 ,臂前部弯成圆环 ,上端横臂与底座相距约 4 0cm .将两个滴管尖嘴端放酒精灯上烧至弯曲 ,锉去另一端的唇边 .用胶管将两喷管与三通管套连 [(图 1中 ( 2 ) ( 4 ) ( 5 ) ],三通的竖管穿插入橡皮塞 .截取一段拉杆天线作铜管转轴 [图 1中 (…  相似文献   

8.
9.
沪粤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8节有1个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难点为:用传统染色白炽灯泡或给手电筒蒙上有色透明纸均存在色光纯度不够、体积大等不足,且该实验须在暗室中完成,而教学中无法将课堂变成暗室。为此,笔者利用LED灯珠制作了1台仪器,具有构思新颖、小巧、美观大方、易操作、效果直观、成本低且易于制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一、制作材料 玻璃条、大力胶、易拉罐皮、牛肉方便面碗一个、子母扣、铁丝、铁片、木板、60W灯泡、导线等。  相似文献   

11.
热传导实验中,多是固态材料(如铜棒、铁棒和铝棒等)导热快慢的比较,很少涉及液态与气态的物质(如日常生活中的空气和水),学生只能通过阅读来了解水或空气的导热性能。本实验利用注射器,较为轻松地实现了不同物态的物体导热性能的比较,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热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初二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含义,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猜想和分析,在直接建立的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氯水受光照分解的实验(如图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化学实验。该实验虽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但却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氯水的分解速度慢;二是受天气影响大;三是氯水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氯水  相似文献   

14.
演示物体浮沉的实验虽然很多,但大都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不能有效控制,使物体既能单独展现浮、悬、沉三个物理过程,又能使此三个过程连续循环进行;二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自身重量增加减小(仓内进水和排水)的过程,不能把物体的浮、悬、沉现象与其原理结合起来。我制作的“浮沉原理演示器”既克服了上述两点不足,又取材容易.构思新颖,制作简单,实验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5.
1选用材料1)无色透明的大塑料瓶一个(如大的饮料瓶)。2)透明的直径为15mm(能顺利通过大塑料瓶口为宜),长为50mm的小塑料瓶或小玻璃瓶一个,并自配一个合适的橡胶塞(如眼药水瓶去掉瓶嘴或自带瓶盖的针药水瓶)。3)小金属螺帽一颗。4)长度为小塑料瓶的1/3且直径小于3mm的红色硬质橡胶管一节。2制作方法1)把小金属螺帽嵌入小塑料瓶的橡胶塞上(可烧红后嵌入,也可将橡胶塞去掉部分而嵌入,目的在于能使小塑料瓶或小玻璃瓶能在水中保持直立)。2)从橡胶塞中心打一小孔后,将红色硬质塑料管(红色便于观察)从中插入…  相似文献   

16.
人在进行吸气和呼气时与肋骨、膈、胸廓、肺的变化有关。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形成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产生压力差,才能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进而实现呼吸运动。当上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易理解,我们可采用一些材料自制演示器上课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成功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自行演示和探究实验的方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深刻掌握实验原理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楞次定律的教学难点,设计了一个归纳性实验,介绍了楞次定律演示器的原理、特点、制作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电流的三个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是初中物理课上必做的演示实验,而中学物理实验室没有一个同时能够演示三个效应的仪器。笔根据这二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做了一个演示电流三效应的演示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