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概要评价了哥白尼革命的历史意义。重点对这次革命进行反思:认为“日心说”并非尽善尽美,“地心说”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前者取代后者是一种科学史上的必然和进步。作者还认为经院哲学不能全盘抹煞,新航路的开辟及新教改革对《大体运行论》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看到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和谐与神奇,如唐寅的诗所说:"试从静处闲倾耳,便有冲然道气生"。比如电视播放的,有一种叫做"吼海鸥"的鸟,当它向海中捕食鱼类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迅速、准确和优雅"(《国家地理杂志》解说词)。它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迟疑,没有花架子,没有作秀,没有冲突……总之,优雅。如果其中一个吼海鸥的动作失去优雅,我们立即可以肯定它  相似文献   

3.
科学终极目标就是提供一个简单理论来描述或揭示宇宙规律。美丽、简单与和谐这是美学最高境界,亦是宇宙论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在天文观测和逻辑推理基础上,哥白尼摒弃了复杂繁琐的地心说理论,以追求简洁美为切入点,构建了全新的日心说宇宙论,进而拉开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爱丁堡学派在提出"强纲领"后又发展了科学知识社会学,提出了有限论思想,该理论的核心主张是,概念乃至信念的意义在未来的应用中是可以修改的。通俗地讲,我们解释事物时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论域的效果就不同。按照有限论思想,所有科学信念都不具有终极性,都只适用于有限对象的有限命题,随着新现象的发现,特定的科学信念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以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有限论思想为缺口,为宇宙中心论的解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此,有限论在保留中心逻辑的同时既消解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又为该理论寻求了一条合适的退路。  相似文献   

5.
选择《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谈起》这个报告题目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我的研究方向叫哈米利系统,假如你在高三学过微积分的话,就是微分方程,按导数定义的方程组,实际上是刻画天体运动的轨迹的理论系统,是牛顿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研究的数学,实际上相当于是天体运动的数学基础,我们研究过程中和太阳系的天体运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一般大众对"哥白尼革命"的通俗理解或错误理解,简要对哥白尼本人及其《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意图、过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介绍对"哥白尼革命"作出贡献的第谷、开普勤、伽利略、牛顿的宗教情怀,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历史上的哥白尼本人及其支持者并没有与宗教传统决裂的意图,哥白尼革命是科学理论导致的一场客观的世界观革命。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挖掘“立德树人”的教学资源,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以“从托勒密到开普勒”的教学为例,通过设问、阅读、分析、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地心说、日心说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期让学生习得科学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思想、方法和规律,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模型,养成观察与探究及数理结合的习惯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独霸讲台.目中无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成了教师完成所谓教学任务的配角.他们坐在教室里.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常听见不少老师抱怨:我们台上满怀激情.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我们老师拼命启发.举手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9.
科恩与库恩都对哥白尼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是否存在哥白尼革命持相互对立的观点。这种对立在于两人对哥白尼革命的界定、评价标准以及两人对科学史分析方式和研究目标上的差异。科恩不承认哥白尼革命的存在,因为它不能通过历史的实证,库恩眼中的哥白尼革命则是他运用其历史主义科学观进行理性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天地》2014,(7):64-66
你见过大小相差几十倍的“大火星”和“小火星”、“大金星”和“小金星”吗?你见过金星也有和月亮圆缺相似的盈亏现象吗?能得出这样一些怪异的推论来,可见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多么的荒谬…… 但是伽利略说,不是你感觉荒谬的就一定荒谬。人类的视力限制了感知,让我们对遥远的事物无法看得很真切,但有了望远镜,我们便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火星、金星等行星在距离我们最远和最近的地方看起来的大小真的相差几十倍,而金星也真的有盈亏现象,跟预测的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变革。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主体是指具有认识能力的理性存在者,他是信息的发送者,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客体在主客关系中被动地接受信息,主体客体的位置不能换。而在康德哲学中,对象要去符合的知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在认识客体时所使用的知识,而是人在认识客体之前就拥有的先验知识。作为经验存在者,对象必须去适合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这种先验存在方式,即先验知识。一切现实的对象都是先验知识构造的,这样,先验知识就成了本原,对象就成了派生物。所以对哥白尼式革命不应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而应从本体论的角度去解读。  相似文献   

12.
休谟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康德认为所谓的休谟问题就是休谟对因果性的怀疑论。休谟对康德哲学影响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康德哲学是为了回应休谟问题而展开的。休谟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来否定理性在构建普遍必然性知识上所起的作用,使形而上学陷入了困境,同时休谟将科学知识的因果必然性归结为习惯性的联想,直接动摇了自然科学的根基。康德为了给形而上学找到新的出路,挽救自然科学的危机,通过“哥白尼革命”对休谟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3.
从古到今推动人类前进的重大学说的创立,无不是后学对前贤的成果进行质疑和批判后,在学术和技能的满地秋叶中生长出的绚丽春花。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重力学说提出质疑,才有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并修正谬误,提出新见。哥白尼对宗教赖以建立的“地心说”提出质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日心说”,  相似文献   

14.
革命与改革是现代化不同阶段的推进方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权,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人民政权建立后,渐进式改革是推进现代化的主要方式。反思建国后转变现代化方式的教训,是为了总结经验,而不是要否定革命。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物论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但都没有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找到终极依据。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物论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肯定感觉经验为科学知识提供客观性的同时,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改造和发展笛卡尔“自我意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试图从认知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形式中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求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方法,使由教师为中心、内容为驱动的课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驱动的课程。由于它运用多主体评价,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了评价主体的兴趣等等,学生在档案袋评价过程中,知识技能往 往能得到较 好的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好培养,因此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评价改革。从新课程一开始实施,档案袋评价就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在新课程试验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教师在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由于使用时涉及面广,头绪太多,最后无所适从;学生使用时缺少有效的指导和明确的标准,容易流于…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发展”。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并且现代教育也更加强调“学习革命”.更加强调学生创造个性,创造思维以及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等因素培养和塑造。这就无疑应该提倡“学生是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并且强化自学、自评、自控的素质训练。所以,是被动的接受鱼还是主动的学习渔,能否以渔得鱼.关键因素还在学习本身。此外,我们还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切磋,弦歌互答。以上便是本要阐述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理性和新的思维对早期第三党的历史作重新认识, 客观地分析他们提出的思想主张, 充分肯定了他们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可贵探索和贡献。就第三党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力图突破传统的定性标准束缚, 给予它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质询制度的再思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人大的质询权作了不同的规定,影响了宪法的权威性;修改宪法和法律的部分条款,扩大人大的质询权,增加对司法机关的质询。开展“人大质询权问题”的讨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批判哲学,无疑是向形而上学顶峰发动了一次最后冲击,既是西方古典哲学也是近代启蒙主义的最高表现,不仅在思维方式上而且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都开启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对理性进行消极限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及其所主导的主体性转向,对于当代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具有诸多方面的理论意义:它所弘扬的批判精神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基本素质,它的主体构境思想为中国主体性哲学的重构启发了新思路,它的人学诉求将一个无解的人学难题和生存真义引向了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