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是残疾人权益保障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引入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的规范建构。研究认为:目前围绕“立法重心主义”而展开的国家给付义务保障模式主导了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的话语权,进而导致多中心治理理论在该领域的盛行。作为舶来品,多中心治理理论存在适用风险,具体表征为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职责消解”。同时,基层政府在供给过程中也易出现“共谋行为”。单纯依赖科层制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化解风险,有必要引入行政公益诉讼这一外部检察监督机制,以此重构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模式。于可行性而言,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与公共利益的内在关联性,以及既有立法文本和司法实践使之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托。推进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开展,应当以监督范围的类型化作为实体建构,以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作为程序建构,并细化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内容与程序。  相似文献   

2.
体育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维护公民公共体育利益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已获得广泛认同。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且体育公益诉讼在诉讼目的、诉讼功能、责任形式等方面与普通的民事诉讼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体育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在立法模式等方面作出选择,还需要对体育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程序保障等具体制度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领域实施公益诉讼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体育领域中存在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 过程中,社会和体育发展需要依法保护公共体育利益,面对侵害体育公共利益和公民体育权利的违法行为,现有的法律救济手段由于自身局限 性,在制裁、纠正违法行为和保护公共利益方面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现行法律法规为公益诉讼制度引入体育领域中提供依据,同时现代社会 进步和诉讼权理论的发展以及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使体育领域实施公益诉讼成为可能。在体育领域实施公益诉讼,可以拓宽公益诉讼的受案 范围,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体育权利。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杨洪云  张杰 《体育学刊》2002,9(4):29-32
体育纠纷区别于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具有其特殊性。在发生体育纠纷时,体育行政部门、各级法院在处理案件及适用法律上处处感到棘手。探讨了体育纠纷的3种一个合理的可供选择的基本框架。解决机制:体育仲裁、体育调解和体育诉讼,以求从理论上为体育争端的解决创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体育法》的法律责任设计只注重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而对地方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和授权的体育管理部门的责任承担予以忽视。同时,过分依赖纪律处罚和行政处罚,没有确立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此外,体育社团罚的法律救济缺失,也未建立完善的体育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因此,在修订《体育法》时,应规定地方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和授权的体育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完善部分纪律处罚和行政处罚设计,确立相关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建立体育社团罚的法律救济机制和体育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体育公益赞助与体育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公益赞助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为前提的。从概念上说,公益赞助一般是指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为广泛目标,按照一定的社会的公益行为标准,为社会所做的一切贡献活动。而体育公益赞助就是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以发展社会体育事业为目标,不含有任何经济目的,为社会所做的一切奉献活动。一、关于我国的体育公益赞助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公益赞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时期。1.政府…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危害体育公共利益和公民体育权利的行为,由于认识和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现行司法体系对体育公益案件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导致大量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针对这一问题,应分析目前司法救济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而建立体育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法》赋予体育社会团体处罚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阐述了《体育法》所赋予体育社会团体的处罚权,结合社会团体的本质要求,将这种处罚权与行政处罚权、民事权利相区分,认为这种处罚权是《体育法》创设的一类新型权力,具有自律性。对这种处罚不服,不能寻求行政救济、诉讼救济。结合奥林匹克运动与法治的磨合、体育的内在要求、经济转型中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论述了《体育法》赋予了体育社会团体自律性处罚权对我国体育发展的积极意义。建议在立法机关及时完善体育社会团体的自律性处罚权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使“政社分开”,保障体育社会团体真正实现自律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背景下,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也应依法进行。根据我国立法,对奥林匹克标志的概念、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司法实践,指出了有关侵权行为的构成和类型,并为之提供了一系列解决相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行政处理、法院诉讼。  相似文献   

10.
日本篇     
《围棋天地》2011,(1):14-15
日本棋院谋求转型 12月14日下午,为了明年能够以公益财团法人身份登记,日本棋院向内阁“公益认定等委员会”递交了改变身份认定的申请书。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界定问题是行政诉讼中的基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行政诉讼利害关系、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行政诉讼第三人种类等问题的探讨,以明确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青奥会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以及青奥会知识产权的侵权形式。针对青奥会多种侵权形式应采取协商、调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多元化的救济措施,才能保护好青奥会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3.
体育行政处罚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侵害性行政行为,有可能侵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为防止体育行政主体滥用行政处罚权力,保障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设定体育行政处罚的救济手段,本文以行政处罚救济及相关理论为参照,结合体育的特点,针对体育行政处罚设定救济的必要性以及体育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救济手段的运用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对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1)我国大众健美操俱乐部走市场化途径,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的必由之路;(2)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保证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经久不衰的重要手段;(3)改善健身环境,提高教练员指导水平,建立大众健美操俱乐部网络平台,是满足大众需求的科学健身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对公共资源与体育公共资源进行释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法律价值取向和法律控制原则,并提出法律视域下体育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行政收费行为;推进体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与完善公民参与体育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摘要:分税制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秉承“以县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体现了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责的认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县级政府承担公共服务事权过多,体育事权在供给序列中较为滞后;大部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合并。供给能力有所降低;地方政府成悬浮型政府,制度内供给与制度外供给并存。并提出突破困境的建议:合理划分我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事权,并逐渐法制化;建立以省市统筹为主、多级负责的财政投入体制;提高农村居民的决策能力.建立需求导向的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兰迪 《湖北体育科技》2021,(3):218-220,282
在文献资料研究、现状调查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归纳的方法对现行财税制度下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支出特征进行了梳理分析,从"实然"层面研究了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从逻辑推演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政策的优化路径:转变公共体育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国...  相似文献   

18.
汪全先 《体育科技》2012,33(1):23-2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进行阐释,分析人口流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外来文化等引起的陷落危机,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行政保护模式和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梳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找寻价值规律,启示中国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后,认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去国家化的背景是当时的经济增长和全民国家理念,其重归政府管理原因是:僵硬意识形态框架下社会组织建设、党的机构扩建及取代行政对社会事物直接管理、权威国家思想以及缺乏社会自治自觉的村社传统文化等等。中国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应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引,但避免党政不分,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夯实体育社会管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