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关铄 《大观周刊》2011,(40):66-66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多少青少年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而今读起,那种敬佩感犹在…  相似文献   

2.
忆汪长炳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炳老师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奋斗一生,业绩颇多,称赞歌颂他的文章也很多,我说一点我亲身的感受,缅怀老师的辛勤培育,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收获     
最近胡永其同志送来《风雨海棠红》书稿的清样,邀我为这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剧作选写一篇序言。我与他交往已有好几年了,知道他一直在戏剧创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如今他的剧作出版,我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也顺便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5.
深受我尊崇的老出版家王益同志,走完他九十二岁的光辉历程,告别了他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和跟着他脚步前行的人们.1935年参加生活书店的王益同志,在全国解放前,为革命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解放后,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作为他的老部下和他的事业的继任者,我更想由悲痛转化为思念.  相似文献   

6.
《奋斗》是19位自然科学家的传记。十分感谢科学普及出版社为我们出版了这么一本好书。它生动地描绘了这些科学家的成才之路。拜读《奋斗》之后,掩卷深思,19位科学家的音容笑貌,立刻浮现在眼前。他们用自己献身于科学事业的顽强而扎实的奋斗教你怎样做学问,攀登科学高峰;也教你怎样做人,使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放出异样的光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真是19支生动的歌,它们谱成了一曲优美的乐章,扣动着我的心弦。《奋斗》是一本编写得多好的生活教课  相似文献   

7.
沈谱 《新闻三昧》2004,(11):5-5
长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4个年头!我总觉得他还活着,只是出差去了!解放前,为了客观形势的需要,为了最及时地完成组织交给他的工作任务,我们之间经常过着走马灯似的婚姻生活。解放后,我们各自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上,他总是日以继夜地为党的事业奋斗。想当年,我们结合的基础主要是有一个坚定的共同理想,一个人最高的追求,一个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誓言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相互勉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9.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位残疾人作者王庭德的自传体纪实小说,记录其从出生到2004年23年间真实艰难的人生历程。 那是一个刚刚上班的早晨,有人敲门,请进后,看见一个“小孩”步履蹒跚地走来,他可能意识到了我的诧异,自报姓名王庭德,让座时,我发现他竟艰难地费了足足三分钟才坐到椅子上,接水杯也是十分地吃力。  相似文献   

10.
《出版广角》给我的快乐,是一种学习的快乐,"现在时"的快乐。有的人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比如柳斌杰、王建辉,我偷偷地学习并快乐着;有的人我认识,又通过《出版广角》走进了他思想的深处,比如贺圣遂、刘东风、缪宏才。打开书本就是师友与我促膝谈心……  相似文献   

11.
《出版视野》2004,(5):40-40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过世的不少,周建老、胡愈老和我还健在。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见《出版史料》1983年第2辑第52页)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在谈到老一代出版家徐调孚时感叹道:“一辈子在出版界工作,知道他的人不很多,我不免代他感到寂寞。”其实不只是徐调孚,惯于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出版人,往往都隐身于文字的背后,不肯留下片言只语。所以有的尽管刚刚去世几十年,曾经开一代思想与出版新风的众多近现代出版者早已是身影模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13.
喻建章 《出版史料》2007,(4):112-115
我第一次见到边春光同志,是在1964年1月参加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上。当时他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会上他作了如何抓好重点书的典型经验发言。他的发言很有分量,也讲的很有气势,他说要运用毛主席战略思想对重点出版物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编辑出版工作要围绕重点书全力推出,对其他出版物要能起带动作用。他的发言印成了书面材料,我带回来作了传达并留有较深印象,内心里赞赏他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内行领导。  相似文献   

14.
繁星兄要出版他的第四本诗集了。这也是他第四次嘱我作序。 我捧起他用心铸出的这块厚重的“成熟的界碑”,眼前倏地幻化出这样的图像:一位毕生跋山涉水走四方的新闻工作者,在他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他没有“退”到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的花丛中,也没有“退”到无所事事打发黄昏的泥淖里,他“退”进了一方新的天地、一个新的梦境之中——这方天地就是诗的天地,这个梦境就是成为诗人的梦境。这方天地果然天高地阔,这个梦境着实五彩斑斓。应该说他是成功的,10年之间,他竟然写出了1000多首色彩各异的诗,出版了4本分量不同的诗集。…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6,(8):30-30
人们都说喜欢怀旧,我也如是。怀旧的涵义之一,是缅怀前人为了创造关好生活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事迹,给人激励和鼓舞。  相似文献   

16.
朱鸿 《现代出版》2014,(6):66-69
正隅人是一位资深的出版工作者、出版管理者。我在二十余岁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在做出版,今天他的所为是出版管理。三十多年过去了,对出版工作的用心和理解,对出版管理的深钻和把握,对出版政策的阐释和疏导,对出版趋势的研究和探求,隅人得天独厚,知根知底,娴熟而老道。中国出版业处在一个转变阶段,这一时期要求出  相似文献   

17.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8.
有幸见到陈原同志,距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这中间隔了六年多漫长时光。我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的对学者的仰慕,在一个隆冬的北京的早晨,在他温暖的办公室里,变得充实而富有激情。陈原同志一往情深地和我谈起出版的事,使我惊诧他对出版事业的熟稔和热爱。的确,像他这样,学者与出版家集于一身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的谈话首先从出版现状的评论开始。出版形势很好,但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爱泼斯坦今年九十岁,我九十五岁,而他却先我而去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突然。2004年10月我从旧金山回北京定居,跟他通过几次电话,他还答应为将重新出版的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所写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写篇序言,这本书是1937年初由我主持翻译出版的。今年春天我看到中央有关部门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的消息,也在4月间到他的寓所致意和叙旧。那天,他兴致很好,紧紧握住我的手,我问他是否常到院外去走走,他说是的,后来我们还一起照了像,但从他家回来不过一个多月竟然传来噩耗,使我十分悲恸,想不到这张照片竟成了他与我们诀别的最珍贵纪念,留下不尽…  相似文献   

20.
提起《故事会》人们会想到何承伟,提起《话说中国》,人们也会想到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何承伟心中有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工程,他编的刊,他编的书,他想拍的电影电视,他想办的网站都与故事密切相关,何承伟在构建他的故事王国的时候,也建立了他个人的品牌。何承伟对转制的看法可以说是他人生体验的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