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越中览古》是两首看似很不相关的诗歌,由于备课组课时安排的需要,笔者经过仔细研究,从诗歌绘画美的角度入手,尝试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感悟王维和李白"诗中有画"的绘画美。2.引导学生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和李白诗歌中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意境以及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  相似文献   

2.
自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窥意象而运斤”之后,“意象”即被当作诗的原质而被欣赏者所重视。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常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诗歌意象来感受诗歌之美。不过,长期以来,我们对意象的理解常停留在单一的景(物)、情的关系上,其实,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意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迷娘(之一)》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迷娘的唱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一颗明珠。本节课设计了“意象(体式)—情感—文化”的教学路径,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意象意境分析、比较阅读、反复朗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感受意境美、声韵美和情感的起伏流动之美,最终走向文化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4.
曹磊 《海南教育》2014,(24):26-27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语言凝练、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情感充沛,最能体现语言艺术之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的画面美、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捕捉诗歌的意象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冲动。  相似文献   

5.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更在于其情商的提高.诗歌是最重视个体情感的文学样式,而意境的营造就是其核心环节.《诗经》中存在的大量的爱情诗和婚姻诗,便往往通过精心地选择意象来构设意境,传情达意.《氓》的经典性不仅在于其思想性,更在于其比兴手法应用的巧妙与“桑”“水”等意象物的选择上.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意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诗歌内在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充分地诵读,以品味语言、领悟情感;抓住诗的意象,以领悟诗的内涵;发挥想像,以填补"空白";扩展延伸,通过比较,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惠 《学语文》2013,(6):76-77
王廷相曾说过:“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鉴赏诗歌有许多途径,意象解读是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意象的点拨教学,即通过一定的点拨方法,让学生掌握意象,体会诗歌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知人论世”的鉴赏要求。本设计就以“知人论世”的角度解读诗歌为教学切入点,形成方案A。 鉴赏诗歌从诗歌意象入手,将会找到一把通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本设计以“意象”为切入点,用诵读基本规律带动诗歌意象的品析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形成方案B。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这首诗饱含青春时期对美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意象清新,意境秀美,形式整齐,结构严谨,音节和谐。教学中教师实施诵读法,诵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绪节奏;品读环节,要求学生找出意象,对意象进行描绘,进入意境,欣赏康桥秀美风光;情读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研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诵读技巧并体悟诗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生而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要求较之初中有了大幅提高。如何衔接初高中诗歌教学?抓手是诗歌的意象。意象在初中虽是未触及的概念,但又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融汇了诗人情感、观念或哲理的景或物,对学生而言,一点就透,因此可作为高一诗歌教学的过渡和中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诗歌中的意象特征,勾勒意象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诗作中各意象之间的关联,继而梳理、挖掘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和情绪的嬗变;在课堂上创设诗人作诗时的生活情境,从本源上理解诗歌意象的朦胧性和多义性,帮助学生达到对诗歌的精深鉴赏。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承担着开启学生审美鉴赏和艺术感知的责任。现代诗歌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旋律感和音乐美,同时具有独特的意象和意境营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著名现代诗人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指引学生会鉴赏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以此诗为教学蓝本,进行文本的解析和意象的解构,希望给学生鉴赏诗歌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诗歌对于作文也能起到“例子”作用。诗歌具有情趣美、立意美、结构美、细节美、修辞美,它们对于作文思想情感的选择、构思立意、结构的选择、细节的渲染、修辞的美化等具有很好的典范作用。为教师者,理应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汲取诗歌营养,灌溉与美化作文园地。  相似文献   

18.
诗歌抒写心灵,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的形式上。所以,诗歌教学必然有着她独特的一面,她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音韵、节奏、意象、情境、联想、想象、语言、情趣等方面,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鉴赏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诗歌《毛泽东诗词》《陈毅诗词选集》《十老诗选》《沫若诗词选》《艾青诗选》《归来的歌》(艾青)《郭小川诗选》《郭小川诗选》(续集)△《将军三部曲》(郭小川)《贺敬之诗选》《放歌集》(贺敬之)《臧克家诗选》《今昔吟》(臧克家)《李季诗选》△《杨高传》(李季)《闻捷诗选》△《复仇的火焰》(闻捷)《何其芳诗稿》  相似文献   

20.
以导读《艾青诗选》为例,研讨如何推进诗歌选集整本书阅读,提出“利用学习单完成感知性初读”“重组学习单元完成探究性精读”“聚焦专题撰写短评实现深入性研读”“创意编选个性化微型诗选进行创意性编读”四条阅读路径能够逐步深入诗歌选集,实现有效通读、深度阅读与创意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