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读什么书——培养学生自主择书的能力 1.授其自主择书法.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并判断其阅读的价值.很多同学在阅读新书时,往往从正文第一个章节开始,却忽视书中很多有意义的信息,如作者介绍、目录、内容简介、序等.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能快速了解这本书内...  相似文献   

2.
教育书坊     
正本书收录了张学青、冷玉斌、朱煜、王木春等国内中小学青年名师的阅读体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名师的阅读生活;本书还收录了这些名师的读书笔记,每卷5篇;在每一卷之后,附录了名师的"秘密书架","书架"里的书涉及文史哲艺、科学、教育教学等多种领域。相信这  相似文献   

3.
正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读过很多图画书,可是很少审视这些图画书中所隐藏的内容,也许是读文字读多了,总觉得文字才是故事情节的推动主线,但看了这套经典的图画书指南,我初步了解了相关的图画书阅读技巧,才知道为什么一本薄薄的图画书能值得细细品味,当我在书中再次阅读曾经读过的图画书时,我真的发现了以前忽略的一些情节、细节……在童年也读过几本"小人书",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清晰地记着那些  相似文献   

4.
推荐书目:《突破》迈克尔·富兰、彼得·希尔、卡梅尔·克瑞沃拉著孙静萍刘继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突破》这本书,我在多种场合都曾提到过。这本只有百余页的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预见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值得教育工作者经常阅读学习。这本书写于八年前(英语版2006年出版),作者已在书中明确提出"转型"的概念,对于整个教育发展形势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作者认为实现转型就需要突破,并论述了突破的内涵和途径,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尤其是书中分析的很多情况和当  相似文献   

5.
何桂芬 《教师》2014,(28):126-127
正【教学目标】(1)了解《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能自己阅读《序》和《编后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林汉达),知道这是林汉达老先生的绝唱,弥足珍贵,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热情。2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特点:真实性、时间性、图文并茂。3了解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口语化。(2)能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阅读。【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时间】1课时。  相似文献   

6.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亲近书1.卖关子。猜猜故事的结局、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等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执教《小女巫》推荐课,通过看画面猜情节,读故事猜结尾,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本书。最后,在"我今天就去买。""哇,这本书一定很好看!"的声音中拉开了阅读的序幕。2.大声为学生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他们还没有获得一定的识字量,还不能完全进入自主阅读阶段时,为他们大声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晨间、午后,我  相似文献   

7.
汤晓凤 《现代教育》2014,(11):121-121
一本书看了一遍就算看完了几乎是很多人的做法,同时还发现很多人读书并不是想学以致用——有的是随波逐流别人看什么我看什么,有的是觉得书里的内容实在难以复制到现实生活当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刚出版时得到了妈妈们蜂拥般的推崇,争相买回来观看,几乎到了人手一本的境地。可是这本书在这些拥有这本书的妈妈那里究竟有没有发挥到这本书所能发挥到的作用却很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8.
怎样学习     
刘易斯·卡罗尔在《科学漫步》一书中,对关于怎样学习这个问题,作了如下的论述: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象蜻蜓点水似地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又看另一本书,以满足一种无价值的好奇心。这很可能导致你把书抛在一边,然后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太难懂了!’这样就失去了在你的知识宝库中增添财富的良机。 (二)在你对书中已阅读的部分还未透彻理解之前,不要急于开始阅读新的段落或内容。不然的话,你越学越会感到束手无策,最终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什么?是征服。或是书征服人,或是人征服书。一本书,读了就放不下,读了就再也无法依然故我,这是书征服了人。一本书,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看了一遍就摸透了底蕴,就洞悉了作者的全部“家当”,这是人征服了书。这些都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的最高境界先是人被书征服,最后  相似文献   

10.
认识新朋友     
<正>小朋友们,读一本书就像认识一位新朋友,今天,故事老师要带大家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和一本书交朋友,我们可得一步步来认识它。第一步:识封面仔细观察封面,封面上哪些信息是你认识的,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哪些是你不明白的,也可以大胆地来提问。第二步:读目录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书中的内容,我们就要学会认读目录。目录,可是这本书的阅读地图,里面藏着不少小秘密,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从教材层面设置了六项阅读任务。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读有关整本书阅读的专业书,储备一些合适的阅读理论、方法,也要读与"这一本书"阅读相关的书,了解前人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抵达的深度和高度。在此二者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分析,才有能力去设计活动,让学生阅读之后,真正获得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相似文献   

12.
我经常向朋友们推荐一些新书,并把书的内容做成读书报告,方便大家阅读。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本书,而且对它的核心主旨印象深刻。对于我自己来说,这种方式也有多重意义,如何更好的展现一本书的主题思想,不但要将这些内容理解透彻,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同时也需要和人们分享阅读方法,在我看来,后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郭跃辉 《语文学习》2023,(11):81-85
<正>拿到一本书,我一般会“三看”:一看作者,二看目录,三看前言和后记,通过三方面的信息判断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对于《“1+X”文言文专题阅读》这套书,也不例外。我首先关注到了四位编者的信息,尤炜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副主任,我在各大期刊都拜读过尤老师的论文;陈恒舒、高笑可、张珊三位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单凭这几个名头,就可以判断本书的质量应该是很高的。通过目录和前言,我认为这套书值得一读。阅读了这套书后,我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套有用、好用、可用的书!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学的薄弱环节,而且是连接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纽带。抓好了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学中的其它问题就能相继解决。当前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笔者认为:一、选择阅读,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人需要与兴趣存在个性差异,阅读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文而读,因人而读。可以择读贴近生活的内容,也可以择读反映现代信息社会的内容,还可以择读终身受用的基础知识等,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  相似文献   

15.
《读写月报》2022,(31):8-10
<正>[阅读导引]今年,罗振宇出了一本名为《阅读的方法》的书。和一般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是,在书中,他试图将阅读的益处具体细化成许多个小道理。他写的并不是如何精读的指导手册,而是以不同的路径来理解阅读带给人们思维和生活上的改变。罗振宇在各章中列出他阅读经历中的书目,通过评析这些书本的内容,来阐释这些“小道理”。且书中的内容属于一个彼此相关的网络结构,“每一本书,都会通向更多的书”。  相似文献   

16.
<正>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将其漂出手,就像放归大海的"漂流瓶"一样,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让书不断得到新的阅读生命。这种好书共享方式,通过图书的传递来分享阅读的快乐,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  相似文献   

17.
陈一芹 《师道》2022,(12):38-40
<正>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学年下来至少要读40本书……带着惊奇,我阅读了美国教师唐娜琳·米勒《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米勒是少见的书迷、书虫,是一名真正的“书语者”,她的读书经历、阅读主张和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发众多老师深思,“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营造书香教室极有价值的指南”。作者解决了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引领孩子爱上自主阅读。在笔者眼中,本书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中实行"一书一卡"制度,效果显著。所谓"一书一卡"制度,即学生课外阅读一本书,必须要填写一张卡,这张卡即"课外阅读登记卡"。其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课外阅读计划;2.阅读情况反馈。"课外阅读登记卡"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2."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督促引导作用;3."课外阅读登记卡"强调课外阅读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整本书深度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读的一本名著,通过对书中人物、情节和社会背景的分析,真正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整本书阅读”有效阅读名著前,需要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了解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充分发挥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晓月 《家教世界》2014,(6X):58-59
<正>很早就听过《摇篮里的科学家》这本书,一直觉得书名很有趣,近来终于找到机会读了它。初读这本书时,觉得这本书即使在翻译之后,里面的很多语言,叙事形式,包括排版都还是比较英语化的。像章节下面的一些标题,如"条纹布挡不住的诱惑"、"四方形里面的书和洗碗布里的钥匙"、"‘星际旅行’的考古学家"等等,乍一看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细细读起来,发现书中的语言还算浅显易懂,尽管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