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2.
欲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必先界定“中原”、“地方”的地域概念及“文化”的范围,否则无从谈起。“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本文讨论的中原文化,是指广义的中原地域内的文化。“地方”这一地域概念,本文是指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凡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文化,即为地方文化。如说得具体一些,有时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文化,如关陇文化、闽文化、吴越文化、赣南文化、潮汕文化、划分得范围更小一些的有武夷…  相似文献   

3.
示儿诗摭谈     
李秉 《语文知识》2000,(11):17-19
示儿诗中最令人注目的首推陆游的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失地,临终之际仍不忘对儿子殷殷叮嘱,一  相似文献   

4.
论《禹贡》梁州相关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梁州为各种九州说所仅见,过去顾颉刚先生以此推断<禹贡>必是战国时代的著作,认为古蜀文化是独立发展的,直至春秋战国间蜀国始与中原发生关系,待秦灭蜀后<禹贡>才得以蜀境为梁州.从现在新发现的出土文献看,这些说法虽仍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特别是把九州的名词及其具体的说明看做是战国时人的一次性建设,即与<容成氏>九州先于<禹贡>出现的事实相悖.  相似文献   

5.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悔报国心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临终前,情绪非常低落.旁边的人安慰他:"你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萨特说:"我知道我的影响,可是和死亡相比,它实在不足一提."作为一名哲学的外行,我很难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过我想,如果萨特也读过陆游的这首临终绝笔《示儿》,一定会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据《史记·夏记》文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根据山川河流走向分野,把中原划分为九州的传说。这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九州的范围大致是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基本上是中华民族最初活动的中心地区。以后殷商取代夏朝,仍有以九州建制的说法,只是去掉了青州、梁州而增加了幽州、并州,疆域向北扩展了。  相似文献   

7.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片段一师:诗人临终之时仰天长叹——"但悲不见九州同",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悲"的呢?生:这是国家破碎的悲痛,作者在有生之年为没有见到国家统一而感到痛心。生:因为很多领土被金兵占领,中原遗民沦为亡国  相似文献   

9.
最著名的遗嘱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1210年,即在他85岁临终时的遗嘱,也是诗人在生命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2,(Z4)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临终前,写下绝命诗作,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些诗慷慨激昂,充满感召力,令人荡气回肠。 南宋诗人陆游,年轻时参加过抗金斗争。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沉郁而豪  相似文献   

11.
据《禹贡》所载,昭通在夏、商时期属梁州,位列五服之中的荒服区域。由于《禹贡》成书年代和记载内容受到诸多质疑,昭通政区的源头也一度失去了令人信服的文献基础;但现代考古证据却表明,最迟在商代,包括昭通在内的诸多西南方国、部落境域,因为与中原王朝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故而进入了中原学者的视野。研究昭通政区的起源,《禹贡》所述先秦时代的华夏、四夷格局以及九州、五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旧难以代替,并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著作中 ,经常可以看到“九州”、“九有”、“九围”、“九域”等名称 ,这是怎么回事呢?“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时代的地理区划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以前 ,都认为“九州”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州名。相传在四五千年前 ,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 ,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 ,后来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 ,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朝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 ,认为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 ,让后人居住 ,于是就有九州之名。其实 ,当时的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 ,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才有“中国九…  相似文献   

1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各地林林总总的文学社中,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九州文学社恐怕要算得上是个另类。因为几乎所有的文学社,都是由经过严格筛选的作文尖子生组成的,但九州文学社没有这么幸运。作为专业从事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禹画九州,目前史学界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后人的伪托捏造,一种认为九州是行政区划。本文提出禹划九州确有其事,但九州是地域概念而非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校与日本九州大学友好合作协议,去年九月,九州大学派出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九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榷藤与志夫先生为首的考察团前来我区进行科学考察工作。作为合作学者,我荣幸地参加了这项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翻开一部南宋的历史,帝王将相都成了过眼烟云,而陆游的面目,却在满纸烟云中逐渐清晰。可以这么说,颓败的南宋王朝,放翁是文人中最能让人记住的一笔。关于陆游,最早的印象是他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有梁任  相似文献   

18.
提起“九州”一词,大家也许会立即联想到整个中华大地。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九州具体指哪九个地方,自古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九州为: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其他史料所记载与此颇有出入,但是后来“九州”逐渐演变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广州、福州、泉州、杭州、苏州、徐州、锦州、郑州、兰州这九座城市,他们既有享誉海内外的名牌大学,也有特色鲜明的一般本科院校。现在,就让我们以一斑而窥全豹,一起游览一下这九州的高校。  相似文献   

19.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尚书·禹贡》篇首先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及雍州。”《禹贡》的作者善于运用他有限的地理知识,穿插上一些神话性的资料和假设性的成份,竟然使九州区划图体现出: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并在各州范围内标明治水经过的地点、特殊贡品的产地、少数民族寄居点和直接通往帝都所在地——冀州的水道运输网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说《禹贡》所描述的情况既是舜禹时代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深秋,我随团去日本奈良和九州地区一周游。沿途苍翠的山峦,郁郁葱葱;五彩缤纷的枫叶,悦目赏心;诱人肺腑的清新空气,令人陶醉;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宾馆温泉,使人心旷神怡。日本的山水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印象已渐渐淡去。然而难以忘怀的,是日本中小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许是出于教育工作者的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