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剧本杀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备受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在此形势下,“红色剧本杀”将红色教育和剧本杀相结合,将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深刻诠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创新思政教育路径。将“红色剧本杀”融入思政教育,利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营造思政教育独特的情景空间,将思政教育内容传递形式优化升级,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为充分发挥“红色剧本杀”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在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文章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深入探索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创作剧本内容、打造符合思政教育需求的剧本,创新剧本形式、提升“红色剧本杀”教育意义;创立教育模式,构建“红色剧本杀”教育模式,以更好地发挥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巍 《家长》2023,(28):11-12
<正>少年爱上剧本杀不回家河北保定市15岁少年陈刚(化名),平时内向,不爱和同学、朋友交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参与了一个剧本杀游戏,没曾想,这一“杀”竟然“杀”上了瘾,他不但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玩剧本杀,后来更是连课也不想上了,瞒着家人逃学,到处去玩剧本杀,本市的剧本“杀”完了,就去邻近的城市再“杀”新的剧本。再后来,陈刚甚至不愿回家,不吃饭、不喝水,只喝可乐,晚上不睡觉,沉浸于剧本角色不能自拔,最后出现了精神混乱,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不得已,家长带着他到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儿少精神科就诊。医生检查评估后告诉家长,陈刚患上了厌食症、抑郁症和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1个现象“剧本杀”又称为“谋杀之谜”,是推理社交类游戏的统称。玩家以剧本为基础,掌握角色的故事信息,并在与其他玩家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梳理线索、搜集证据,最终票选出真正的凶手。艾媒咨询的分析数据显示,在2021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38.3%)和运动健身(36.4%)。  相似文献   

4.
<正>我一直觉得剧本杀有点像拿了一个人生的剧本,所以很敬佩分享人,在结束这段感情时,干脆得像合上了一个剧本。1.学校旁的剧本杀店经常放流行歌,遇见你的那天,周董正好唱道:“等你下课一起走好吗?”你推开门,替表姐看店的我除了例行公事登记介绍,忍不住又多看了你一眼。你的校徽颜色比我低一级,今天也是你放寒假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游戏剧本杀的盛行,剧本杀游戏主持人(DM)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服务职业。剧本类型的多元化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也使得DM的情感劳动变得更为复杂。在情感本剧本杀游戏中,DM通过自身的情感劳动帮助玩家与游戏角色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成为连接玩家与游戏角色的“情感中间人”。研究发现,在实践机制上,DM通过时空控制来营造故事氛围,并以角色的配对、建立、巩固和维护来激活角色体验;在实践特征上,DM的情感劳动具有生成性、能动性与透明性特征,是串联起物理时空与剧本时空、游戏玩家与游戏角色之间的“情感中间人”。这一视角揭示了DM情感劳动的底层逻辑,凸显了行动主体在劳动时间、劳动对象和劳动方式上的高度复杂性,显示出DM以自身为媒、在提供短暂体验为主的内在化情感满足中的高度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求学》2023,(1):51-52
<正>同学,玩剧本杀吗?剧本杀是一种新兴的桌游活动。玩家在游戏正式开始前,会拿到一份专属于自己的单人角色剧本。玩家在游戏中要做的,就是扮演自己所选中的角色,在游戏中破解谜题,完成任务。相较于狼人杀等传统桌游,剧本杀作为一种推理桌游,具有更丰富的演绎环节和更大的发挥空间,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和社交氛围,因而备受年轻人青睐。  相似文献   

7.
剧本杀作为近年大热的游戏,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法律层面的一系列问题。而表演作为剧本杀游戏最直接的使用方式,存在一定侵权风险。游戏中,剧本杀主持人、NPC(非玩家角色)和玩家行为都属于公开表演剧本,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主持人或NPC的即兴表演属于创作的范畴。当这些主体的表演行为是未经许可时,造成著作权人利益损失的,应当主要追究剧本杀经营者的赔偿责任。为了更好维护剧本杀经营环境,需要建立良好监管政策,引导企业规范自身经营。  相似文献   

8.
"剧本杀"游戏风靡一时。立足大学生这一群体,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剧本杀"游戏进行分析解构,可以发现"剧本杀"游戏具有游戏性、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同时它对大学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剧本杀"游戏的面向群体具有一定的重合度,从对"剧本杀"游戏的分析解构中,也可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9.
"剧本杀"真有这么火? "剧本杀"起源于英国,本名为"谋杀之谜",是真人扮演游戏的一个分支.由于这种游戏最早登陆于国内桌游店,因而有了"剧本杀"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在"剧本杀"里,每位玩家都将获得一份详细的人生履历,并抽取一个剧中角色参与其中,共同面对一起较为复杂的凶杀案.玩家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获取线索,也可以根据实...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价值取向多元,思想活动差异性增强,表现出更强的包容性;主体性显著,思想活动独立性增强,表达自我的意愿强烈;能动性凸显,存在接受心理抗拒,对教育形式和内容有新要求。而“剧本杀+思政”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依托主流价值观,寓教于乐易接受;宣传正能量主题,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情景模拟感染力强,适用范围广泛。积极探索“剧本杀+思政”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冉 《中学生博览》2023,(15):72-73
<正>学校组织校园心理剧比赛啦,各班的心理剧本“蜂拥而来”。在众多的剧本中唯独没有小禹班的,这可愁坏了心理委员小禹。“老师,我们班没有人交心理剧本怎么办?”第一趟。“老师,我们班一个剧本也没有怎么办?”第二趟。“老师,我们班要是没有交的怎么办?”第三趟。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一书两处记“陨霜”,一为僖公三十三年,云“陨霜不杀草”,一为定公元年,云“冬十月陨霜杀菽”。一举草,一举菽,两者书法不同。对此,《左传》、“公羊传》均未阐说,独《谷梁传》于“陨霜不杀草”云;“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范宁集解:“重,谓菽也;轻,谓草也。轻者不死,则重者不死可知。”于“冬十月陨霜杀菽”云:“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范宁集解:“举杀豆(按:豆即菽),则杀草可知。”“不杀草,则不杀菽,亦显。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是也”杨士勋疏:“陨霜二文不同书,故范特为一例。传嫌独杀菽,不害余物,故以轻重别之。菽易长而难杀,故以杀之为重。重者杀,则轻者死  相似文献   

13.
赵现珍 《家长》2023,(28):13-14
<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方式。80后这代人学生时代的娱乐是任天堂游戏机、打台球、听磁带,看《读者》《当代歌坛》《青年文摘》等杂志;现在的孩子则喜欢玩手游、追综艺、剧本杀。但无论时代的车轮如何滚滚向前,娱乐方式如何日新月异,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引导得当,孩子都能从中得到放松、缓解压力、结交朋友。家长与其每天为孩子玩什么、跟谁玩,怕孩子误入歧途而担心,不如放下姿态,抱着好奇和学习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娱乐,既能知道孩子整天想什么,又能为孩子把关,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真正从娱乐中获益。以我本人为例,最初我是一个不知道剧本杀为何物的“小白”,可现在我已经成了孩子眼中的“顶级玩家”。  相似文献   

14.
剧本杀游戏以一个推理剧本为基础,通过多个玩家的发散,共同构筑出一个新的虚拟空间。这一虚拟空间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又是如何令玩家为之着迷的,这些问题可以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进行多角度、更全面的解读。列斐伏尔提出空间是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者的辩证统一,剧本杀游戏创造出来的暂时虚拟空间符合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茶戏之定义有广狭之别。狭义而言,是指小戏(称为“三脚采茶戏”),并不包括客家大戏(称作“改良戏”或“采茶戏”);广义而言,则包括了三脚采茶戏和改良戏二类。本文采广义定义,大小戏皆探讨以窥其发展与演变。将客家戏之流变、类型等进行爬梳与整理。将所见客家剧本作三类叙述:雏型:说唱的准剧本;成型:传统剧本;定型:现代剧本。最后推测未来“转型”之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有时真像一位导演,每天导演着一出出好看精彩的“戏”。在“戏”开拍以前,如能仔细琢磨“剧本”中的每一句“对白”,关注每一个“旁白”,想象每一处“留白”。在忠于“剧本”的基础上,又超越“剧本”,这样的“戏”肯定充满灵气、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没有生日会,长大一岁就不会被人知晓;如果没有毕业礼,新旅程就没有正式开篇。仪式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要向哪儿去,在爱着谁,又需要和谁说再见。“仪式感”已经成为近几年流行的词汇,但你是否注意到,很多所谓的仪式感只是给普通日子里的一餐饭、一场电影、一次剧本杀贴上了一张名为“离别”或“庆祝”的标签。这让重要的日子变得没有那么独特,而本应好好说的“再见”也成了遗憾。当毕业来临,我们需要一场盛大的告别,以作别青葱岁月,昂首向前。  相似文献   

18.
剧本是剧作家创作的供演员舞台搬演之用的底本。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开篇直切剧本体制,强调以“结构”为第一的观点。李渔所谓“结构第一”主要是指剧作家在动笔之前对剧本故事情节全面的艺术构思。他借鉴和发展了王骥德以“工师之作室”①比喻剧本创作的思想,又以“造物之赋形”比喻剧本创作,指出剧作家在创作之前的艺术构思对剧本全部规模设计举足轻重,并且说:“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②可见李渔把艺术构思看作对剧本创作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祭祀享奠这组词都有用物品供奉鬼神的意思。“祭”从甲骨文看,象手拿着一块血淋淋的肉。本义是杀牲供奉鬼神。供奉鬼神和“示”有关,《说文》“示,神事也。”故又加“示”成“祭”。《说文》“祭,祭祀也”。古人崇尚鬼神,相信人世的事是由上天、鬼神主宰的。认为鬼神能赏善罚恶,赐福降灾,所以古人特别重视供奉鬼神的活动。向鬼神敬献各种物品,祈求保佑,其中最主要的是用杀牲来供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说文》在解释“血”字时说“祭所荐牲血也”。可见敬神是要杀牲的。另《谷梁传·垣公八年》注“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史记·淮阴候列传》“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血食”,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杀牲,所以说“血食”,由杀牲敬神引申为杀,这时,它的宾语既是供奉的对象,又是杀的对象。如:《礼记·月令》“鹰乃祭鸟”,孔颖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动画影片制作过程中,要做好剧本创作的故事性。首先,提出动画影片制作入要重视动画剧本创作的故事性,其次,强调动画剧本故事性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才能使艺术效果深入观众之心;最后,以动画剧本故事情节的设置为重点,要求展现中国动画剧本故事性的个性特征。以此来倡导我国动画剧本创作要有“打磨”和“创新”精神,要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