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移动学习因其学习的自主性、时间的开放性、信息的交互性、评价的及时性,无疑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之一。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智能手机这种移动平台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将移动学习与具体课程联系研究多集中在英语、文化教育等公共课程,尚缺乏医学专业课程。本文在分析构建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的可行性、优点及功能特点的基础上,研讨构建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
4G网络的广泛应用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及师生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借助调查问卷,首先对4G网络在高职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期许,指出应搭建移动学习平台满足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并提出移动资源设计原则。在师生管理方面,通过开发校园应用程序及手机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及QQ群等方式,实现移动化自动化办公、便利师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樊雷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1):56-58
介绍了PhoneGap和jQuery Mobile两种Hybrid App开发中常用的框架技术,并将其应用到高校课程群移动学习平台。通过对学习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模块。在开发模式上选择MVC模式,采用主流开发技术实现架构,对开发中存在的几种关键问题,如移动开发中的跨域数据通信、移动终端数据加载和系统配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PhoneGap和jQuery Mobile两种 Hybrid App开发中常用的框架技术,并将其应用到高校课程群移动学习平台。通过对学习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模块。在开发模式上选择M VC模式,采用主流开发技术实现架构,对开发中存在的几种关键问题,如移动开发中的跨域数据通信、移动终端数据加载和系统配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在探索课程基本内容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基础上,对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设计,建立了医学信息课程群。在此基础上,利用云计算技术,为课程群构建教学以及实验环境。通过医学信息课程群桌面云平台,为课程群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以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软件和平台的研究不断推动着移动学习应用的创新和进步.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沟通、社交属性、平台架构的移动应用软件,为移动学习构建了新的平台和应用方式.从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开发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三种移动应用类型的比较,分析了微信类轻量级移动学习应用对教育领域的价值.接着,提出了微信移动学习应用平台的设计框架.最后,基于所建设开发的《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微信平台,进行了实践教学应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以课程学习为中心,主要实现资源共享、课程讨论、作业收发、信息整合、角色管理等功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网络多媒体及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网络学习平台或者移动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以适应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更加便利地使用移动互联网在线学习,探索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学习平台搭建,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广泛接口,实现移动端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平台整体功能模块设计、教学课件开发、教学模式优化,考试在线报名、成绩统计与分享等,重点梳理了教师在线管理与评论等功能模块设计,达到学习的便利性、随时性;通过学习分享功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进而引导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学习系统的构成及资源开发现状,根据移动学习资源构建的策略、移动学习资源处理和使用的流程,给出iOS平台移动学习资源构建的方案和相关技术.然后讲述在iOS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终端APP设计与开发的思路,并给出系统的原型,分析iOS移动客户端的网络资源荻取技术及本地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实现iOS平台的学习资源构建及移动学习需求,以期为以后其它移动平台资源及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基于课程资源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来辅助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分析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框架和功能模块,并将学生建构学习、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互动等因素作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理念,模块化地介绍社区构建方法,对社区平台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高校课程课时缩减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组已开发的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移动网络和学生的手机,进一步开发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开发的平台集成了各种教学资源素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建设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结果表明,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的建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模式,促进自主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学生团队运作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职院校Java课程群教学,设计了基于Java EE技术的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以Java课程群建设成果为依托,结合课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数据存储、平台配置做出了详细说明,能够实现预约指导教师、课程群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竞赛辅导、交流共享等功能。将该平台用于Java课程群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该平台不仅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更有助于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以人机工程学、设计表达和产品设计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核心课程群,都需要利用各种Alias Studio Tooks软件来完成课程教学和学习。如何实现各课程群内部信息共享,课程群之间信息交换,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利用Ailas Studio Tools软件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人机工程学、设计表达和产品设计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核心课程群,都需要利用各种Alias Studio Tools软件来完成课程教学和学习。如何实现各课程群内部信息共享,课程群之间信息交换,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利用Alias Studio Tools软件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不断优化.移动终端使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更快速便捷,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教育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思考.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瑜伽课程教学公众号.面向1128名关注用户,分别以学生的基本情况、地域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见瑜伽"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数据显示,在吸引学习者、传播教学内容、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空间与时间上更为灵活;学习目标更明确.建议: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瑜伽教学内容的设计,创建多元信息支持下的微型学习情景.加强面授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18.
卫生职业院校学制短,专业学时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人文思想素质,必须将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医学科学专业教学,实现人文学科课程的整合与开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明确规划卫生职业院校人文学科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整合现有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发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开发设置医学人文选修课平台,建立医学人文课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是在线教学的重要手段,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扩展了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途径,是实现电子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基于jQuery、Ajax和三层结构的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开发和设计过程,实现了一个多用途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20.
微软移动应用开发平台是目前三大主流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之一,建立在该平台之上的微软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平台是一个十分切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实训系统,它包含了微软提供的全套软件开发工具、系统环境、课程资源与校企合作内容,既能够实现移动应用开发中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术专项技能训练,也能够进行软件开发流程中主要岗位技能的实训教学,通过项目管理实训还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