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许正是因为读书像在与作者面对面,我一直相信看到喜欢的书就是因为文字的灵气与我们有缘。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一段文字打动心弦的时候,当看到《范进中举》之后,我去买了《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情入境;通过朗读,那些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我们将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蕴涵于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相似文献   

3.
梦回家乡     
黄子萱 《新读写》2023,(1):22-23
这是一篇兼具文笔和深度的佳作。作者用细腻优美的文字记叙了她生活中一种别样的“开场”:传承的开场。在祖孙俩的温情互动和作者一波三折学习闽绣的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了技艺传承的开场,更看到了精神传承的播种。  相似文献   

4.
“年老的流浪显得可怜,年轻的流浪呈现壮阔。我们流浪,因为年轻;我们年轻,所以流浪。”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了《因为年轻,所以流浪》,作者是美籍华人作家、教育家刘墉。一刹那,从文字里,我走近了一个在外漂泊人的内心,看到了字里行间那满溢的乡愁,更有那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因为“野姜花”“流浪”  相似文献   

5.
陈凤 《红领巾》2010,(11):46-46
我们是“90后”,一君戴着红领巾的小小“90后”。我们纯真无邪,任性而可爱;我们热祖国,热爱生活;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我们尊敬师长,关心同学;我们勇敢无畏,顶天立地,我们是新一代的小小“90后”。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天台     
说起我们学校的天台,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小小动物园和小小植物园。因为天台平时由园丁照顾,同学们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进入,所以,它对我而言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十分神秘。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和全班同学一起上天台参观啦!一大早,我们就在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台。我们先看到了几只雪白的鸽子,接着又看到了一只鸸鹋(er mia0,澳大利亚的“特产”鸟类)——  相似文献   

7.
宋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1):128-128
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颁发的一些布告、通告、决定之类的东西。每当讨论学生处分问题时,我的心情总是沉重的,很不情愿处分,又不得不处分;而当我看到一些处分决定的文字时,就更沉重了,此时,我不情愿看到的东西就不是“不得不”去看了。 只要我看到“勒令退学”这四个字时,我就断然地把“勒令”两字划掉了。我们文字起草人员:这个“勒令退学”与那个“退学”是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8.
张豪 《新读写》2023,(11):32-35
<正>有一种说法,写作就是由“物”到“意”,再由“意”到“物”的转化过程。由这种观点,人们又推演出“物—意—文”的写作过程模式。“物”,是事物、人物、事件,是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经历过的。“意”,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想要表达的意愿。“文”就是我们写成的文字。简单说,写作就是人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作文自然也是这样的表达,是运用语言传情达意。一是表达思想,呈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折叠汽车     
《新作文》2006,(Z1)
小朋友,从本期开始,“小小科学家”栏目将陆(lu)续(xu)刊登一些小作者的“奇思妙想”、“发明创造”,还为他们的“科研成果”编上序(xu)号了呢!到年底时,我们会请你评 (ping)出本年度“最佳(jia)小小科学家”。所以,你一定要密切关注本栏目的最新动态(tai)哟!  相似文献   

10.
大班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周围环境和图书中的文字,并对文字符号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愿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尝试进行趣味前识字活动。一、趣味感知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创设自由宽松、将有趣的事物与文字有机结合的识字环境。幼儿像认识物品一样自然习得汉字,达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效果。如在班上设置“小小气象台”,让气象符号与文字并显,以便幼儿感知、辨认“风、雨、云、雪、晴、阴”等相应汉字;设置“今日食谱”栏,挂上早、中、晚餐的食谱卡片,由值日生向小朋友们介绍今天吃什…  相似文献   

11.
歌德在谈到阅读的时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文字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隐藏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甚至隐藏了作者最真实的想法。或者还隐藏着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探寻文字背后的意义,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人生难免有荆棘坎坷,生活中难免有痛苦困惑,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呢?美国作家特里·米勒的《品味春风》以其浓郁的韵味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文章写得含蓄隽永,芳香迷人。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抒写了他在一个阴沉寒冷的冬天,心情“阴沉”,但又不得不到户外倒垃圾,却意外地品味到了春天的壮丽的感情经历。作者在严寒的气围中看到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的物象,呼吸到了“迷迭香和薰衣草的芳香”,“采摘着一束束银莲花”,看到了冷雨中开放的“黄色的藏红花”和花蕾,看到了“闪着绿光的蜂鸟”在“冷杉枝上寻觅”,尝到了“生机勃勃的…  相似文献   

13.
人生识字什么始○黄土文字,是人类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以至于我们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称为文明史。所以,应当说“人类识字文明始”。自从先人发明了文字,人因知书而达理,胸装社稷,心忧天下,故苏东坡老先生留下“人生识字忧患始”的名句。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  相似文献   

14.
获奖原因:作者在如诗歌一般优美的文字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向我们娓娓道来。形式的创新令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五段诗歌的嵌入使本文脱颖而出。优美舒畅的文字描绘、真切诚挚的情感流露是本文的另一亮点。此外,利用“分———总”的结构形式,分层述说,尽情发挥,最后一并升华到“假如需要选择,我选择———继续努力”的主题。至此,作者积极的进取精神我们可从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草塘》(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是一篇文字隽永的抒情散文.根据课文的特点,要紧扣“情”字,训练阅读,提高认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一、紧扣题眼,整体把握线索.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里写了哪些景物表现草塘的可爱?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列出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景物:①草塘夏季的美丽景色.②春冬草塘的景色.③在水泡子里逮鱼的情景.④河水里倒映的草塘美景.学生从寻找到的可爱之物中,抓住作者行文的线索.一般来说,小语教材中的散文,大多有明暗两线.明线,表现了文章的结构美;暗线,蕴涵着文章的情感美.因此,教学本课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即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塘,惊喜之情就溢于言表,发出“情不自禁”的赞美;当作者听到小丽介绍春冬草塘的特有景象时,作者又发出“好得哪儿也比不上”的赞叹;当作者在水泡里逮鱼时,从“不禁惊叫”的喜爱,发展到“恋恋不舍”的眷恋;当作者看到河水里美丽的倒影时,“啊”的一声发出赞叹,甚至产生“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画卷”的珍惜感,这时作者已完全被草塘的美景所陶醉.作者感情由赞美、感叹、眷恋到陶醉的变化,至此,学生的学路与作者的思路接轨了,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谁是凶手     
我们比一比,谁先到威龙家。那不公平,威龙对自己家最熟悉呀!走,到我们家去玩!我不参加比赛了,先到家为你们准备好吃的。耶!别忘了我最爱的冰淇淋!怎么,威龙还没到家?小朋友,你猜,谁第一个到威龙家?威龙……阿成(答案在本期找)美智大头你,你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啊,你妈妈的宝贝金鱼!2007年第5期答案:因为男青年说看到的是小偷的背影,所以不可能看见胸前的领带。荣获第5期“小小神探”称号的是:小朋友,你知道谁是凶手了吗?赶快来信说出你的答案,争取做“小小神探”!王嘉宜湖北武汉市;刘田田江苏江阴市;何梅流芳安徽合肥市;汪世馨黑龙江大庆市…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错别字,认为“小小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但放眼我们的生活,因错别字而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屡有发生。曾看到这样一则笑话:一位生物学家引用“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性”这句话来讲解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意思是说:虽是同一父母所生、各个兄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阅读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章,经老师或别人一指点,就变得大放异彩,仿佛人家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于是就慨叹:“读书万遍,不如明人一点。”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老师或别人面对的并不是一篇死的文章,他们看到的是作者通过文字展示给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则没能突破语言——尤其是一些看似平常的语言所造成的障碍,没能走进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和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同题擂台     
“同题擂台”欢迎各路好手前来打擂!在这里,英雄不问出身,唯稿子质量是真!我们将结合读者的投票确定最后的擂主。今年的擂台我们已经全部搭好了:文小小3~4月“假如没有了春天”;5~6月“一把椅子”;7~8月“我是猫”;9~10月“一路上”(提示:我在哪儿,我在想什么,我看到了什么人什么事,我说了什么……);11~12月“当我遇到‘我’”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以语言文字这种“文本”形式传递出来的意思,但对作品传递信息的理解和挖掘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的文字信息,它还离不开对作家主客观创作背景、文学观念、文学风格、文化历史背景等“非文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