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泉州市作为研究区域,构建流通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评价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流通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联度,结合熵权法定量分析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模型,得出流通业和制造业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表明:泉州市2010—2019年流通业和制造业有序度都呈上升趋势,但流通业与制造业发展却处于低协同度阶段。泉州市应强化示范和龙头效应促进价值链共赢,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价值链创新,立足产业特色增强价值链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煤法和热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中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数,结合2007—2020年细分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比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异质性,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而高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高端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贡献及实现路径发现:高等教育通过培育高质量人才,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中低技术、高技术行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攀升,同时理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法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在价值链攀升中贡献较为突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这一路径对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证实了高等教育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贡献,对未来优化高等教育层级、类型和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GVC指数”衡量制造业主要细分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选取2008—2021的年度数据,运用SPSS分析,结合图表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许多细分行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提升他们的全球价值链层次需要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率先提高我国制造业附加值。文章从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这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采用标准化均值方法测算2011~2016年间中国及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指数的基础上对该指数进行指标数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关系不断拉近但经济合作潜能并未完全激发,仍有发展余地与合作空间;通过金融环境的改善及贸易畅通程度的提升,"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RCEP成员国和中国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研究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对我国实现绿色外贸至关重要。文章尝试基于2007-2020年ADB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总贸易核算法测算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与中日贸易碳排放量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在样本区间内总体呈现“W”型变动趋势,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主要是具有出口规模大、能耗高等特点的纺织及皮革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要积极借鉴日本低碳节能技术,培育绿色清洁产业发展,推动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加快全球价值链进入新一轮的重塑和调整期,采用UIBE GVC Index数据和WWZ方法,从产业层面分析2000—2018年中美贸易利益与结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促使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业比重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被动"后向参与度呈缩小趋势,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扩大,但制造业出口仍有较大比重的价值来源于其他国家,贸易利益被高估;2010—2018年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值DVA_INT和DVA_INTREX占比持续上升,制造业显现出沿着高附加值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农业部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文章旨在探讨新冠疫情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滞后、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阻力三个维度出发,厘清新冠疫情对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机制,探讨其对不同类型经济体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差异化效应。文章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因素及新冠疫情的效应。研究发现:对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新冠疫情均对农业部门全球价值链长度存在非效率影响,但两者的传导途径不同,对发达经济体主要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机制来传导,而对发展中经济体则主要借助于生产机制来传导。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机制遭到破坏,中国企业面临“低端锁定”与“外部断链”等风险。采用全国区域间IRIO数据,利用省域出口增加值分解框架,从路径偏好、参与程度、嵌入方向与省级关联四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治理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国内价值链参与程度低且为后向嵌入,头部省份价值链关联省市较为集中,这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风险凸显。因应新格局,中国企业应融通“双循环”,借助大国综合优势、依托区域发展梯度,通过开放的大国经济内循环推动价值链攀升和竞争力提升,进而主导国际性区域产品内分工,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双链交互”过程中,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目标。为此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体系;聚焦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强链完善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文化赋能、立体传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助力中国企业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耕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数据,借助于全球价值链指数,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维度全面考察俄罗斯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俄罗斯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且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居高端位置,这主要得益于其拥有较高的前向参与度。从分行业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俄罗斯中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均相对较高,低技术行业次之,高技术行业最低。从变动态势来看,中技术行业在波动中缓慢上升,低技术行业增长乏力,高技术行业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区域协同创新与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文章使用协同创新度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业协同程度,运用DEA方法对2009—2018年某市流通产业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建构了投入—产出效率层面的区域协同创新与流通业转型升级的DEA模型。通过研究得出区域协同创新与流通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关联性的结论。当前,由于区域协同创新差距下流通业投入产出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流通业转型速率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基于DEA模型可为现代流通业的持续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省参与国际生产分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章利用Antràs等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行业上游度的测算方法,对河北省内部分工地位展开综合测度研究,并与相邻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进而提出了实现河北省在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和扭转部分行业分工地位下跌局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制造业跨企业成本协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企业间信任和相互依赖水平、知识共享、沟通与信息共享,它们对协同效果的影响需通过跨企业成本协同管理方法和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应用来实现.四大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跨企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应用,而跨企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应用程度则影响着企业协同价值的提升和协同效率的改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以及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福建制造业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此影响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建立了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文章为探究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异质性,将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运输、信息、金融、科技和个人服务业,发现其进口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链条中现状及本土产业升级的现实路径,以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实现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市场机制的完善、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四是投资.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要素禀赋和制度变迁,是推动分工演进的三个关键要素,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并影响着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变迁。国际分工的演进史表明,世界上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都将以不同的理论逻辑,推动着国际分工以新的形式乃至新的性质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迅速发展。而就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言,不仅技术本身,而且其将引发的要素禀赋变化以及所要求的适应性制度变迁,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具体地看,数字技术将会协同要素禀赋变化和制度变迁,共同以新的理论逻辑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组织范式、不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五化"方向调整和发展,即产业数字化、供应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导向本土化和治理平台化。在此背景下,开拓新思路、寻找新对策、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仅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和引领全球价值链重构,在调整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作出更大贡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信息技术革命所推动的多边贸易和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促使国际分工形式从垂直体系到垂直与水平并存再到全球价值网络分工的演进,理论解释也随之演变.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制度因素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细分影响因子后发现,提高研发投入、外贸依存度和扩大利用外资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会提升行业地位,其作用取决于该行业在分工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即从事中间产品生产的全球分工地位推升作用明显弱于从事最终产品生产.有针对性地增加研发投入,优化行业内部要素投入结构,是从根本上提升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共演理论,围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逻辑体系,构建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协同创新模型与研究假设。以江苏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结构化方程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处行业地位对技术和品牌创新、企业经营情况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均有负面影响,企业价值链的协同性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竞争力和组织管理水平对三个创新均有正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从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协同性、竞争力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推进三个创新的融合互动,使企业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0—2018年52个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龄化不利于技术创新,进而其对价值链地位产生负向影响;老龄化虽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抵消一定的负向影响但抵消程度有限;老龄化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但人力资本积累对价值链地位具有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中有代表性的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这两大行业为样本,建立用于实证研究的统计模型。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证结果,考察负债融资的类型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处于不同行业公司的不同类型债务对其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具有实质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