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明明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是写出的作文却干巴巴的,缺少文采。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将积累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对于这种积累了但不会运用的知识,陶行知先生称之为“伪知识”。那么该如何将这些“伪知识”转化为“真知识”呢?陶行知先生在《“伪知识”阶级》一文中做了解释:“如果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之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可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教师只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练习,才能将“伪知识”转化为“真知识”。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迁移运用方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起步”是作文教学中动人的彩绘。小小的文字“种子”,在良师的指导下,慢慢抽芽、长叶、开花、结果,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形式上的繁衍变化,正意味着心智逐渐充实、成熟。一、知识积蓄,为作文“起步”积累资料学生读书少,知识积累少,是作文难的原因之一。通过  相似文献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分析、讲解这首词,应从何处着手呢?我们都知道,词有“词眼”,文有“要句”,“居片言以居要,乃为一篇之策警”。这首词作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可谓是这首词的“词眼”了。当然,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重点句。这两句,课文的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过去分析这两句,我只是给学生读读注释,强调一下注释而已。其实这等于没有分析,学生学过以后根本不懂这两句的深意。叶圣陶先生在《…  相似文献   

4.
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这就为学生说话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中,从一个句子开始,到几句话,坚持不懈地训练。记得一次说话课,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位同学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觉得“津津有味”这个词用得好,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她:“妈妈做的什么饭,能把你津津有味地吃饭的样子给大家介绍得更清楚些好吗?”  相似文献   

5.
怎样提高学生的修养 ,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的优劣 ,也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重点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广泛的学识积累是作者创作的必要条件古人云 :“积学以储宝 ,酌理而富才”、“博学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学识积累对写作的作用。学识积累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积累。作者要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 ,必须记住几千个汉字 ;要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 ,你就得积累许多精词妙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写作文是一个由积累到表达的过程,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积累在作文训练中非常重要。那么,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呢?在长期的作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俗语有“吃醋”一词,意指男女间怀疑对方不专一而心生嫉妒。这个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如明传奇《燕子笺》有“他两个只管拈酸吃醋,不成个模样”之句。此后使用愈发频繁,《红楼梦》中便多次用到“吃醋”一词,如六十五回贾琏安慰尤二姐时便说:“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韭.”  相似文献   

8.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新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的要求。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积累到运用是个艰难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架起一座积累和运用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好词好句运用于课堂发言;将好词好句运用于平时小练笔;将好词好句运用于习作;将好词好句运用于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各种“得”字结果句,认为“得”字结果句有两种基本结构,所有“得”字结果句都是基于这两种基本结构。在这两种“得”字结果句中,都存在词内附接:“得”是表致使义的、具有及物动词性质的表“致使”义的轻及物动词;与之结合成复合词的动词其实是附接在这个轻动词之上的表方式义的词根;此词根没有及物性及论元结构可言。各种“得”字结果句的具体表现涉及到各种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独立于“得”字结果句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挖掘句与句的联系,品词悟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春蚕》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加括号词的含义,然后把括号里的词语去掉,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表面理解到深入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悟出“词变句意变”的词句关系,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论积贮疏》(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可以为富安天下”一句,课本注释是“(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为,做、形成。富、安,指食用充足和政治安定。”对此注释有三点值得商榷:(一)“可以”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二)注“为,做、形成”,译句中“为”的意思不见了,可以吗?(三)“富”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做“为”的宾语,还是同“安”  相似文献   

12.
不会笑了     
近日,国际幽默大会在瑞士闭幕,大会发表的声明显示:出现冷战的50年代,被认为是典型的经济衰退时期,英国人平均每天笑18分钟。到了90年代末,英国的经济显然比以前繁荣了许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英国人却比以前更可怜了,该句表述比较模糊。与前边语句意义联贯起来进行整体理解,这一单句中的关联性词语“但”“更”用得不妥:前表转折,先后两部分的语义内容应该是对立的;后表递进,先后两部分的语叉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只是份量上轻重有别。两词不宜在一个语句中共观。可改作“但英国人与以前相比却表现出了比较多的可怜像”。每天笑的时间急剧减少到只有6分钟。由一则具体的报道引发话题。该的题目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3.
朱琳 《辽宁教育》2008,(3):50-51
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来和大家分享吧!希望你们能够真正把积累的知识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鸬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中有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很多教师在上这一课时,都会紧扣住句中的这个“抹”字做章.最近听了本校的两堂关于这一课的公开课,两位教师也都不例外地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潜心体会此处用“抹”的好处:一是说明了鸬鹚是多么训练有素,二是可以看出渔人是多么爱惜鸬鹚,所以他舍不得“敲”,舍不得“赶”,舍不得“挥”……教师这样的处理,听上去似乎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中考快到了,不少教师又开始“猜题”、“押题”,根据多年的中考经验,笔者为今年的语文中考“考点”把把脉。一、知识的积累一是注意古诗文知识的积累。考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出上句填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填上句;有的给出篇章名,有的不给。错别字扣分。一种是根据题目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了.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多训练,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一、善于积累,促写作水平提高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寻找写作乐趣 善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一篇篇语文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范文,也是学生的最亲近的“百科全书”,书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记人、写景、状物的等等都有涉及.写人记事的好词好句可以为记叙文所用;写景状物的优美句段可以为散文所用.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  相似文献   

17.
看图·读句·学词·识字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提示银川市城区回民一小刘彩娟一、教材简析“看图学词学句”编排在一年级两册教材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重要的课文类型。第二册教材安排了10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分别编排在教材两大部分(“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18.
“你们厂上这个新项目,如果在资金上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助。”《赣西科技投》句中“鼎力”一词用得不要。(现代汉语词典)对“鼎力”的解释是:“敬辞,大力。”“鼎力”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请人出力帮助。例如:“这次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访体委鼎力协助。”句中“鼎力”表示清托。“鼎力”一词还可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时:“承蒙资厂鼎力相助,不胜感谢!”而引例中“我们一定鼎力相助”显然忽略了敬辞的用法,私倒了词的适用对象。纠正当然不难,只要将“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就行了。“鼎力”不能这么用@刘小明  相似文献   

19.
在《守株待兔》里有4个与时间概念“天”有关的词,即“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天”的4个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这4个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启发学生明白这4个词的不同意思:即“一天”是指“某一天”,“每天”是指“天天”,“整天”是指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一天”是指“连续许多天”。接着,把问题引向深入:这4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中的哪几个部分?所在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一天”出现在寓言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古时候,…  相似文献   

20.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语文教学。一开学,我便向学生提出要求:多读课外书,勤作读书笔记;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天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每一个月评一个“阅读大王”。所谓“阅读大王”。就是摘录的词、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