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应加强细节描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思考,品读细节,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观察生活,捕捉细节,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片段训练,强化细节,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修改习作,锤炼细节,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相似文献   

2.
韩维庆 《作文》2023,(11):16-17
<正>单元要求1.真实。细致观察生活。2.典型。细节贵在精不在多。3.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简洁生动。写作指导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抓住细节”,如课文《老王》《台阶》《卖油翁》等,细节描写都很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一,突出主题时,打造细节处。一篇习作该在何处去描写细节?如写作实践二“_______的那一刻”,需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惊喜的、兴奋的、有趣的,还是惭愧的、尴尬的、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积累和运用的综合体现。然而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都感到吃力,甚至惧怕。写出的文章或平淡如水,或杂乱无章,难以掌握正确有效的写作方法。因此,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帮助学生形成细节描写的意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解决作文难这个问题的必要措施。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对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进行细节描写的感受与体会。一、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写作技能 1.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观察细节。不少范文的细节描写,会让学生深感观察生活细节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细节描写的重视。例如,动作描写,就要写出人物在具体事件或事情片断中“怎么做”,以此表现其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5.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而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细节描写。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细节描写技巧,能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创作基础,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细节描写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指导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是否真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将习作教学更加生活化,指导学生动真情,写实感。避免形式,要多注重内容;不追求奢华,但求平实。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明晰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习作的感动;还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习作中渗透真情实感。总之,作文教学要接地气,要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进行了指导: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授之以"渔";其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积累习作知识;最后,注意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空洞。教师只在习作技巧上下功夫,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只是枯燥的几句骨架子,写的都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细致入微的感人的内容。一篇文章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样的文章读者印象更深刻,可读性更强。文章因细节而精彩!以《糊涂的爷爷》习作教学为例阐述在习作中实施细节描写的三条策略:品味文本,感悟细节描写;实践训练,展开细节描写;联系生活,学习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高洋 《中学生电脑》2011,(10):51-54
魔术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这一非语文教学元素引入小学写作教学课堂,通过笔者教学实践,证明是有其积极的正面影响的。本文通过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观察;训练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魔术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庆华 《课外阅读》2011,(3):214-215
在习作教学中,“写不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是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天地广阔,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写”;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写日记,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会写话”。  相似文献   

11.
丁献珍 《教育导刊》2014,(12):82-84
通过分析细节描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并总结出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有效措施,找到指导学生有效运用细节描写使习作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细节描写训练指导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实情感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老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入手,以教材中经典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依托,明确细节描写技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然后再提出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习作教学过程,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动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写出孩子的童真、童趣.在互动式的习作教学中逐渐培养自主习作能力。一、互动。让学生相互成为习作的读者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倡导建立“读者”共同体。为了学习的需要,写作学习中的“读者”应该是具体的、学生熟悉的。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同学读者”的优势.增强学习者的互惠感.促进写作学习者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林传  魏木兰 《新教师》2022,(10):75-76
<正>“微观察”微在缩小观察范围,着眼于观察的本质,发现事物的细节。微观察作文可以直击学生写作的困难点,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点;可以让写作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把目光对准现实生活,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习作更轻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下面笔者结合日常习作实践,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微观察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燕 《现代教学》2010,(5):49-49
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习作中创设或利用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呢?我尝试利用文本进行情景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1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这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进入习作训练过程,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2郾指导的全过程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可写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际,确立描写对象,选取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乐写的人,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回忆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细节不成文,这是记叙文写作的一条铁律。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细腻深刻、含蓄生动,极富真实感和表现力。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刻画、提高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用关于细节描写写作指导课的不同教学课例来进行分析,主要就三堂细节描写写作指导课的思路及特征略作概述,以便在比较中探求更为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很难达成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写作支架”:先把学生带入“奇思妙想”发明大赛的情境之中,激发写作兴趣;然后,用“邀请函”为学生搭建习作动力支架,用“问题搜集统计表”为学生搭建习作选材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习作组材支架,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习作表达支架,用“评价表”为学生搭建习作评价支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表达具体清晰,写作更加真实、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9.
习作的过程性指导以写作的逻辑过程为经,探寻取材、构思、修改的有效路径,以写作的专项训练为纬,破译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的神奇密码,让习作指导有梯度、有层级地顺应学生的情感发展之需、言语发展之求。  相似文献   

20.
陈鸣 《湖南教育》2008,(10):33-34
一、学生写作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习作题材狭窄,只局限于学校、家庭,“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有的脱离生活,矫揉造作,胡编乱造;有的肤浅粗糙,流于表面;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记叙文缺少具体生动的场景,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描写,情感真实性不强;议论说理又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几句空话套话,说不出道理来,缺乏可信的分析推理。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