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因为是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所以编排在以"童年"为主题的第二组。文章记叙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饱含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祖父的无限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蜜蜂、蜻蜓、倭瓜、蝴  相似文献   

3.
<正>《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属于自传体小说,编入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该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内在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接呈现,而是蕴藏在文本之中,寄托在字里行间。作为一篇经典课文,《祖父的园子》传递的教学价值丰富多样。教师要在单元要素的观照下,注重文本自身特点的凸显,充分彰显教材课文的范例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道法自然,意味着人应该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所谓师法万物,意味着人应该向天地万物学习。所谓“智造”对话,意味着以心智、情智、才智创造性地对话。怎样道法自然?怎样师法万物?与《祖父的园子》“智造”对话,答案就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定篇”,该选文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被搬进来。根据该文的内容及所在的单元位置,蒋军晶老师执教该文时,将其设计为指向“体验”的阅读,确定课文就是教学内容,由此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8.
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品味萧红语言的朴实鲜活。再次品读园子的快乐,感受萧红笔下祖父的爱。然后拓展课外阅读,感受萧红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解读教材时,借助现有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10.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简单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原著的愿望。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随便聊聊童年生活中你们最开心的事,好吗?谁先来说  相似文献   

12.
王怀兵 《陕西教育》2011,(10):47-47,51
镜头一: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会天,你们会走路吗?  相似文献   

13.
《我和祖父的园子》摘自萧红的《Ⅱ乎兰河传》,初读之。感觉文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轻松闲适,活泼率性,爽朗纯真。昆虫是可爱的,庄稼是灵动的,种地劳作充满情趣,而祖孙俩的对话又充满了亲情爱意。对于作者来说。这已是一段定格在回忆中的美好画面,因此,笔触越是生动,情感愈加深沉。如何锯味这个“园子”,我下了一番功夫。一、由课题切入。想象“我和祖父的园子”题目中的“园子”意义非同一般。它带给了萧红欢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它承载了祖父和萧红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它是萧红短暂人生中最温馨而甜蜜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正>[内容导航]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三联生活周刊》第40期上,萧红的照片静静地印之于封面,掐指算来,她离开人世已是72年了,整本杂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对她的人生和作品进行了回顾,主标题为《一个飘泊的灵魂》,我是用两个晚上读完了这辑专题文章. 静静的秋夜,萧红非凡的才情,敢爱敢恨的个性、多舛的命运,颇是让我生出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16.
17.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将其作为语文要素,按照一定的序列融入中高年级的多个单元中。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名家名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作家的语言特色”作为主线,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种方法,在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思考、探究中体会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拨响学习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19.
课文《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几乎人尽皆知,且读者甚多;而小说《呼兰河传》,知道的人不多,读过的恐怕更少。  相似文献   

20.
《小学青年教师》2007,(6S):0-22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置身课堂,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老师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