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也应该朝着这一方向来做,本文从精心命题、课下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搞好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讨论,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真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生成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生成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量大而课内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通过整合创新产生新的教学推动力。对分课堂强调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教育教学活动回归"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双边互动,促进师生共同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分课堂强调师生权责对分,即将课堂分为以教师为主角和以学生为主角两部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从促进深度学习出发,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分为课前微课、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四个环节,并以“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为例,探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教为本,把学生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堂中偶然生成的资源,教学中也只关注这些偶然性资源的利用。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是由课程的本质决定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课程资源应蕴涵学生生命的全部要素,  相似文献   

7.
林占盛 《教师》2014,(18):100-101
正"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把学生当成了道具,把教案当成了剧本,把教学当成了表演。这种教学冷落了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资源,让教师失去可再创造的空间,对于学生主体尊重、个性的张扬更只是空谈。那如何促进资源生成,又及时捕捉并应对生成呢?  相似文献   

8.
王志荣 《科教导刊》2021,(2):10-11,73
"对分课堂"把教学划分为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过程,核心理念是全责对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应用中,通过合理控制对分时间、对分模式、对分原则、对分流程,选择恰当教材、制定基于对分模式的教学设计、强调过程性考核等措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式教学逐渐被淘汰,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自学自主展示等形式充满了课堂。展示课上、优质课上、评优课上,无一不是学生凑在一起展开探讨、热烈讨论的场面……然而,过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呢?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否就必须这样呢?本文对此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江龙  章晓 《大学教育》2022,(9):9-11+29
教学相长如何实现,这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对分课堂就是针对这一议题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讲授、内化吸收、讨论”授课流程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统筹了教师留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授课过程。实践表明,对分课堂可以实现学生从形式参与课堂向实质参与课堂的转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知识的建构。要有效开展对分课堂教学,需关注学生的接纳度、教学条件的保障度和教学制度的包容度,要形成师生互为主体的课堂格局。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下面以“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一些认识。一、情景引入1.课件演示课本…  相似文献   

12.
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教为本,把学生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课堂中偶然生成的资源,教学中也只关注这些偶然性资源的利用.其实,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是由课程的本质决定的.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课程资源应蕴涵学生生命的全部要素,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建立在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对分课堂"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创新点在于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授课,一半留给学生以"生生互动"的形式参与讨论,而讨论是基于学生课后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有效地把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时间段错开,既保留教师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精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做学习主体,还应把学生看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与预设式教学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近年来,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生成性教学策略的运用,现把初步探索成果总结出来,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教学已经深深根植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突出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个性和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彰显。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课堂上出现生成偏离价值的现象,这与新课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讨论。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或当堂)吸收环节、课堂讨论环节。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自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对分课堂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强调师生权责对分,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对分课堂融合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教学两者的优点,这种基于中国本土的新型教学模式,一经推广便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和运用,被誉为当前最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本刊《特设专栏》邀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PAD新型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7BZ044])的课题研究团队,围绕"高校外语对分课堂"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国内外课堂教学导向、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等,共组稿11篇,以期为高校外语对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既重理论又有较强的实操性,而"对分课堂"教学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两者有很好的契合度.为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其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入"对分课堂"模式,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将讲授、内化吸收以及讨论三个环节相结合,增强学生接纳度、参与度、获得感.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优化考评制度等方面探索,实现心理课堂"助人自助"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话题,也是我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理想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被激活的课堂,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生成,即发展课堂,把课堂变成一潭活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语文主体课堂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一、创设民主氛围,营造宽松环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使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而要打破这种教学专制,实现教学民主,首先应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课堂是开展教学的特殊环境,其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在内化作用。课堂内虽有师生之分,而无尊卑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