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相宜处,教师可通过设疑“引而不发”,让学生去求异,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司马光》一课,讲司马光“使劲儿砸那口缸”救孩子,这种做法是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除了“砸破缸”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救孩子呢?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求异:“使劲儿砸”是什么意思?不砸缸行不行?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孩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积极思考救孩子的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说:用手去拉;有的说:用竹竿去捞;有的说:跳下去救;有的说:把缸推倒;有的说:回去叫大人来。  相似文献   

3.
张智俊 《甘肃教育》2008,(16):60-6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作文一般存在“假”、“大”、“空”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写作训练,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在小语教学中,怎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把握教材,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是每一位小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教“纸张”这个词时,问学生:“纸张有什么用处?”在学生回答“能印书报、能写字画画”后,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难道纸张就只能用作文具吗?”学生逐渐摆脱了习惯思维定势,说出纸张能糊箱盒、能包裹东西、能擦油污、能装饰房屋等用处。这样,在一步步启发性的问答过程中,训练了…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标志。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课上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和“研究写作方法”等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上,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读读、说说和写写等语言因素的训练。这样,不少学生没有练好语言基本功,写作文时文理不通,语病甚多,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事实上,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C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当孩子的问题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只应该是其基本意识。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小学生能写作文吗?是不是过早了?我的回答是:能!六、七岁的小朋友对周围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充分利用小朋友的好奇心,画、说、写并用,低年级的小学生就能写作文。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时,先对学生作全面的“说、写、画、唱、跳”检查,发现班上的学生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爱说爱跳,对图画尤其感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长处,逐步对他们进行初步作文训练。首先,我让学生多“说”:复述课文,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要求学生用完整,连贯的语句回答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学教师大都对作文教学有苦衷,多次作文的训练下去,教了不少写作方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讨厌作文?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是不是我们训练的本身出了问题呢?重新审视与整合现行教材作文训练体系以及日常的作文教学,我们是否考虑每个学期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专项训练呢?以下是关于作文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郎口中学完成了教学模式由过去的“45+0”向现在的“10+35”的转变,“10+35”的实施给乡村中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思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是否真能让学生持久地动起来;教学过程是否让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都得到必要的训练,是否针对各科都是把“万能钥匙”;教师教的主体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合理体现;教学评价体系是否能与之适应。这些问题有待更多的人理性看待“10+35”,给“10+35”降降温。  相似文献   

11.
吴美玲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提高不上,有些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脑发胀。有人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头也空,脚也空,肚子空空空对空;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作文。”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呢?我想,除了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2.
李老师:您好!在写作训练中,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学会运用“浓情笔法”,您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种写作方法吗?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明白“教”的真正意义。“教”不同于“训练”!如果我们将“教”混同于“训练”,就会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的内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按其次,利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良…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思维在不断训练中是可以提高的。这种在训练中不断提高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爱恩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设“问题情境”,己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知”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没有兴趣,那么即便面对“未知”,学生也难以积极思维。可见,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一节教学时,可提出下列问题:农作物的种子为什么只有种在潮湿的土壤中才能长出幼苗?寒冷的冬季为什么不能进行播种?农民在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试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不能发芽?这些问题联系了生产实际,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知与不知的矛盾是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17.
苏铝山 《甘肃教育》2011,(19):90-90
教育专家曾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对我国某地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竟有大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是: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位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测试的结果和专家的话语使我们教师很震惊。那么,怎样才能“不要把学生越教越笨”,而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思维灵活,应在教学中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标志。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课上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和“研究写作方法”等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上,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读读、说说和写写等语言因素的训练。这样,不少学生没有练好语言基本功,作文时文理不通,语病甚多,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  相似文献   

20.
商友敬 《云南教育》2007,(9Z):12-12
大家都说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好做,这是事实,不然的话,学生不会“总结”出如此令人伤心又精辟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当年教书与此相反,是“一喜文言文,二喜写作文,三喜周树人”。为什么呢?教文言文时有大量的历史和语言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写了作文,在评讲课上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彼此都得益;至于“周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