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只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才会更加投入、自信。我在教《赤壁之战》时,进行启发:“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  相似文献   

2.
营造课堂艺术氛围和讲究提问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创造课堂艺术氛围即创设教学情景,无论对于阅读课,还是作文指导课都是有效的。教师提问艺术和学生发问水平,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3.
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认为,一方面可通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5.
6.
7.
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侧重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从多层面理解事理,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机会,让学生驰聘想象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启动创新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成学生大胆说心声,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创新收获。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学生才敢质疑,会质疑,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学生的视野才会更宽阔,求知欲更强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学生的丰富想象才能转化为能力,不断迸射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兴趣,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结合教材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站在教师的角度,将琐碎的疑问提炼成可以接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多处强调 :“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来指导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彻底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 :1 语文教材创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然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了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只有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的进入创造天地,这足在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而更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其不只是让学生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氛围的激励下去发现去创造,正如教育家所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而且努力没法通过学习材料表现自我,这就是展示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性源头”一旦学生找到这个源头他就会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这时老师就要通过语文教学去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扶持创造性的健康发展,这时知识就象清澈的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那“创造”就会象春苗得雨,因此,语文的创造性教学就是语文就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14.
15.
吴伟芬 《文教资料》2000,(1):146-150
“课堂参与意识”是指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学生主动而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心理现象,是在课堂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培养而形成的。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实现罗杰斯提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有利于走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调节学生听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因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即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堂将是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师生共同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这一切都要通过我们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学如何配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